我校学生作品获“改革开放40周年·我与教育”征文三等奖
2018年12月27日11时25分    阅读:3721

今年9月初,为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改革开放40周年·我与教育”主题征文活动。近日,获奖优秀作品名单公布,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顾丽金同学的作品《我家三代人的教育故事》获得三等奖。

优秀作品名单: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8/12/27/art_69895_7980729.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我家三代人的教育故事

顾丽金(常熟理工学院 自动化161)

从1978年到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个年头。我是年少的90后,没有见证这完整的40年,但我却感受到了中国巨大的变化,而最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教育的发展。

我来讲讲我们家的故事吧,先从祖母说起。我是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的,祖母喜欢扶着她的老花镜读电视剧的名字,她总会将《儿女情长》读成《儿女情大》,在我们改正她的时候,她就会嘟囔:“我以前可是做过班长。”她那个时代,家里对孩子的期望并不是读书,而是可以早早地承担家务,所以祖母只上过两年小学。但她已经能够认出大部分常见的字,也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这让她很骄傲。

之后是我的父亲。家里人对父亲的教育还是很看重的。祖父会拿着父亲的课本,给父亲抽默生词。祖父性子很温和,但也会因为父亲默错了字骂上两声。我们家那会儿是靠着祖父、祖母开船运货养家的,但在父亲初中快结束时,祖父突然病倒了,而祖父又不愿将家里的生活重担交到两个女儿手上,父亲就被强制结束了学习生涯。直到现在,父亲回忆起当年的上学时光,语气中仍然带着遗憾。当时他字写得好,成绩也很好,但是没了经济支撑,他根本无法继续读书。

然后就到了我。在我还没上幼儿园时,我的祖父已经早早地给我准备了方格本和铅笔,教我学习一些简单的字词,甚至是写一些短短的日记。那时还有很多没有认识的生字,我就用红圈圈代替,一篇日记写完,本子上必有一大半是红圈圈。后来祖父病重躺在床上,仍然会拿着放大镜教我读书认字,这些场景至今都是我珍藏在心底的一份美好回忆。我的父亲由于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待在我身边,但是每次回家的时候总会领着我去书店买上一两本书。从一开始的《新华字典》到曹文轩的《草房子》再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不强求我什么时间读完,常是伴着我一起读,然后一起挤在我的房间谈阅读收获。我对阅读的热爱之情,就是从那个时候产生出来的。

我渐渐长大,家里又迎来了一个新成员——我可爱的弟弟。这时为了让我们接受更好的教育,家里搬到了县城居住。弟弟和我相差六岁,从托儿所到幼儿园,他所学习的东西,比我小时学习的跳房子、写数字等更具有挑战性,老师会带着他们学英语,学绘画,学器乐。弟弟每次回家,总会在祖母面前摇头晃脑地讲上几句英语或是唱段儿歌,引得祖母将他拉进怀里边笑边摸他的头。现在我已经上了大学,前段时间回家的时候,看到上小学的弟弟在对着电脑读背英语,说是现在老师不仅会布置笔头的作业,同时也会有在电脑上做的作业。

从我的祖母、我的父亲到我和我的弟弟,由我们所经历的教育的变化,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的家庭越来越重视教育,国家的教育政策在不断完善。从教育观念的淡薄到重视,从校园环境的恶劣到优质,从教学力量的单薄到强大,中国教育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不断前进。

(志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