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全球化时代江南文化与江南记忆”主题论坛
2019年06月17日09时44分    阅读:2760
供稿单位 / 师范学院

1.jpg

6月15日-16日,由我校人文学院、苏南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联合举办的 “全球化时代江南文化与江南记忆”主题论坛,在上海、常熟两地召开。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幼良教授以及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十余位教师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参与交流。

本次论坛围绕“江南文化问题、江南记忆问题、江南文化与长三角文化、环太湖江南文化问题——常熟文化”四个主要议题展开学术交流。6月15日上午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开幕,并开展系列研讨,6月15日下午在上海地区文化考察。与会的专家和学者15日下午抵达我校,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当晚7:30—9:30以及6月16日下午,学者们继续就有关论题积极发言并热烈讨论。

作为论坛的发起人之一,苏南文学与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张幼良教授在开幕时就“江南”、“文化”“全球化”三个关键术语的界定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了环太湖江南文化圈的概念,并为解开这一文化圈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密码提供了若干思考角度。此外,他还指出,两校此次合作举办论坛,开展学术交流,是搭建长三角江南文化研究合作平台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希望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两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合作交流。

在会议上,我校苏南文学与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部分教师提交了自己关于江南文化记忆的专题研究论文,发表了独特而深入的学术观点,如人文学院蒋东玲教授发表的清初江南士人的伦理困境问题、孟伟副教授提交的常熟虞山地区石刻资源问题、曹逸梅博士所作的明清虞山地区女性著述整理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徐志坚副教授提出的“红绿蓝”新时代江南文化交融发展的问题皆很好地契合了会议的主题,在会议上引起了热情的呼应与讨论。

经过两校会务组密切合作和精心组织,论坛内容丰富、氛围浓郁,于6月16日傍晚胜利闭幕,我校在此次论坛中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优势,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小宝/摄影 曹逸梅/供稿 张幼良/审核 渺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