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常宝教授做客人文大讲堂
2019年11月14日20时51分    阅读:3081
供稿单位 / 师范学院

QQ图片20191114203152.jpg

11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过常宝教授做客人文大讲堂,以“谁的风景,如此优雅?”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有关古代文学学习与研究方法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张幼良主持,汉语言文学(师范)17级全体学生参与。

讲座正式开始之前,张幼良就过常宝教授的生平经历进行了主要概述。本次讲座采用漫谈的方式,过常宝教授以唐诗中的自然风景的描写为切入点,向听众介绍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所需要具备的素养。他指出,在掌握作品文献时,要尽量避免就作品谈作品的误区,需要把目光投向对作品文化背景知识以及文学感受能力的了解与培养。文化背景方面,过常宝教授主要通过《师说》背后“五百年必有王者出”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感知能力方面,过常宝教授主要通过讲述王维与李贺的诗歌进行漫谈。

讲座中,过常宝教授指出唐诗中描写自然的诗歌主要有田园和天涯两大类,而本次讲座的重点分析对象要另辟蹊径,把目光转向王维“山涧落花”、李贺“秋野深处”这一类不一样的风景。过教授通过阐述《竹里馆》中竹林深处的回避以及明月的象征意义,为观众讲授了王维的价值追求。同时,他还结合了海德格尔的“澄明”哲学思想,系统分析了其思想与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的相似之处,并通过与《鹿柴》的比较,指出了诗歌之中诗人对“虚无”以及人的价值的认知。在讲述李贺诗歌《南山田中行》时,过教授根据诗歌中的诡异色调突出强调其描写景物的无秩序,并结合梵高名画《麦田的乌鸦》,解释了诗歌背后苦难探索人生意义的深刻意蕴,给了观众极大的启发。

过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以唐诗为切入点,利用知人、思诗以及综合分析等方法,为听众对学习古代文学进行了启发。通过本次讲座,人文学子在了解了唐诗诗歌背后的深层意蕴的同时,也明白了对文字保持敏感度、不断提高自身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徐雯丹/供稿 陈纯/审核 渺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