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 实践驱动:生物工程深化一流专业建设
2021年04月01日16时05分    阅读:3853
供稿单位 / 本站

【编者的话】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我校作为试点高校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认真落实学校迎评促建工作,以评估促改革、促发展,本学期我校继续推出《高质量发展》专栏,宣传报道各学院、部门在对标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一流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如何明确目标,对照差距,找准发展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并精准发力抓落实的思路与举措,助力“十四五”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1_20180308qgsnkz.JPG

近十年,生物产业在长三角区域快速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这对于传统的学术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业界发展态势,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更匹配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近年来,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引入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和实践驱动教育理论,结合办学定位落实国家教学质量标准,在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同频共振”的过程中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在实践中研究实践并指导实践,形成了“能力导向、实践驱动、循环递进”的生物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017年以来,围绕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已开展的省级重点及各类教改课题达27项,发表高质量教改论文32篇;2019年生物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生物工程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获批首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品牌专业立项;2020年生物工程系获评苏州市“工人先锋号”称号;2020年相关教学成果获苏州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20年生物工程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全国金奖1项。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生80%以上在长三角区域就业和深造,并广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立足能力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生物工程专业以长三角区域生物制药、生物制造、生物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对生物工程人才的需求为牵引,通过用人单位广泛调研、毕业生问卷调查、主流招聘平台大数据分析行业岗位设置、能力要求和变化趋势,凝练典型岗位、典型任务和能力指标项,吸收行业和企业专家的意见建议,精准确立了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此逆向设计毕业要求。

202012311609399214416265.jpg

经过包括行业专家、业界代表、毕业生代表和专业教师多轮次的调研论证,对业界典型工作岗位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明确了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针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构建了包括“孕育-形成-运用”三个阶段,涵盖基础人文素养、数理与工程基础、专业基础与行业认知、生物工程上中下游技术基础、沟通与管理基础、项目化创新训练与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8个课程群的层级递进式应用型课程体系,持续推动大学生实现能力进阶,并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体现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工程学融合并进,以此夯实学生生物工程学基础知识,强化其工程设计-制造与实践创新能力,并拓展其非技术能力,从而培养综合素养高、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项目实践驱动,突出学用结合

近年来,生物工程专业探索创新现代产业学院体制机制,与生物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医药生物技术学院,并以现代产业学院为依托建设行业课程实施实践驱动的“3+1”融合式教学。通过将行业最新的技术工程项目、领先的产品或服务对照专业标准,按照课程要素进行解构、选择与重组,再融合多学科知识进行课程化处理,形成包含若干学习型项目的行业课程,把涵盖复杂专业问题的企业技术与高校课程建设基本规律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行业课程从一年级开始融入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并集中约1年的时间完成企业阶段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和实践训练,为学生创建一种高阶性的学习模式,助其熟悉业界需求,适应业界环境,浸润工程素养,培养其在真实场景下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的能力。

201811271543309003463592.jpg

专业面向学生学习成果产出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实践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学生以问题导向通过团队式学习理解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意义,强化应用创新能力培养,推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教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成果达成。同时,通过推进“线上+线下”的混合课堂教学改革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专业改“简单应用”为“解决复杂问题”,建立专创融通的创新教育体系。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组建覆盖全体成员的25个专业社团,建立跨专业学习团队开展创新项目训练。学生自二年级通过双向选择加入相应专业社团,并在校内外导师指导下自主开展创新研究,研究题目大多来自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项目,研究成果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申请专利,申报各级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参加各级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得以体现。

202012021606872926274537.jpg


落实“循环”递进,健全“质保”机制

为了落实“持续改进”要求,生物工程专业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反馈-评价-改进”体系。专业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合理性评价、课程质量评价、毕业生跟踪调查、学业指导等工作组建包含8个工作小组的质量保障工作系统;专门成立“学习及教学质量分析评价中心”推进以“课程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为核心的形成性评价与改进制度,提升教学质量;成立“学生学习成果促进中心”,实行“课程打卡”评课制度,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落实“面向产出”的评价原则和“学生中心”理念,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帮扶,提升学习质量,通过多元评价主体共同促进形成以培养目标内外需求吻合度评价分析改进专业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达成评价分析改进专业毕业要求、以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分析改进课程体系、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分析改进教学过程的环环相扣、循环递进的四个质量“闭环”,实现专业的内外部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202011141605366332970100.jpg

(朱益波 冀宏/供稿 吴涛/审核 纪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