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常熟理工学院毕业生刘阳阳的就业故事
2024年07月16日10时40分    阅读:923
供稿单位 / 本站

1111.png

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8f9e1ce4b00cab55aa2caa

只投递了四五份简历,常熟理工学院智能制造现代产业学院2024届毕业生刘阳阳就早早“锁定”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经过前后近一年的实习和见习,今年6月底,他正式被杭州海康机器人公司录用。

刘阳阳的专业是智能制造(机器人方向),大三暑假他就踏上了求职的考场。“去年这个时候,学校举办了相关专业的实习招聘会,我大概圈了四五家感兴趣的企业,都集中在智能制造类企业。”刘阳阳告诉记者。

坐在面试老师对面,刘阳阳起初多少有些忐忑,但很快就有了底气。“我发现企业非常看重我们的动手技能,比如说参与过什么赛事或者项目,具体做什么。他们问得很仔细。”在校期间,刘阳阳参与过“三菱电机杯”大学生电气与自动化大赛、“信捷杯”自动化大赛等赛事,经历比较丰富,这也使得他在面试中能够侃侃而谈。

“在项目当中,我们需要制作温湿度监测仪、工厂智能小车这样的实物,当然做出的产品并不完美,但都是全过程地解决问题,所以有的企业一看我的简历,就说太好了,我们就需要这样的。”刘阳阳记得,有面试老师问,“你对产品工程师这个岗位,有什么理解?”他脱口而出,“首先是要能吃苦!”这可并不是背出来的面试公式,刘阳阳有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记得参加‘三菱电机杯’时候三人协作,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我们反复钻研,寻找资料,购买器材,为了完成一个编程,要猫着腰在电脑前蹲守几个小时,这样的生活足足持续了三个月。”

从招聘会回来不久,刘阳阳就收到了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实习offer,这让他一下子有了方向,“我就是机器人方向的,他们又有这方面业务,我觉得找对地方了!”

在公司实习的四个多月时间内,他和学校其他三名同学一起,开始熟悉公司的3D工业相机产品线。他的工作主要是收集客户需求,制定产品设计方案为后期工作做准备。在企业中,他深刻感受到产业发展的速度,“海康威视最早是做安防业务的,2016年开始建立海康机器人公司这个子公司,现在公司数字化业务拓展得很快,有3万多种各类型号的智能化硬件产品”。刘阳阳说,就拿他接触的产品线来说,“学校里我们接触的还是2D相机,现在公司的3D相机与2D相机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但可实现2D相机无法实现的功能,而且不那么注重光源,这使得我们在产品方案设计上会有不同的思路”。

产业发展迅速,因此产品和问题也都是全新的,刘阳阳发现,工作中总是面临新的情况。“比如说,我们一些软件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一些功能往往不能满足需求,或者会出现一些小故障,需要我们随时排查,如果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跟研发的同事沟通协作,同时要跟客户沟通我们具体的处理时间。”刘阳阳说,跟客户沟通也是工作中很大的挑战。“客户会提出技术协议里没有的需求,而有些需求我们内部也并没有成熟的方案。我觉得这些都会让我们更了解市场,明白该朝着哪个方向去提高我们的技术。”

在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总部实习后,刘阳阳来到杭州海康机器人公司位于苏州吴中区的分公司见习,目前已正式入职。没多久,他就发现,这里是一群年轻人的集聚地。“公司大部分员工跟我一样都是‘95后’,大家好像都有一股拼劲,遇到什么新问题都会积极探讨,赶紧解决。”除了日常休闲外,小伙伴们也经常探讨国内外视觉相机产品生产商家的动态,研究市场需求与竞争对手情况。“虽然入职时间很短,但如今我已经对行业生态有了完整的认识。找工作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了,要立足实际,不要片面追求高薪,在这里,每天我都能学到新东西。这个行业,我真的来对了!”

【专家点评】

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涛:

发展新质生产力,既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也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高技能人才。

像刘阳阳这样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正是行业、企业迫切所需的,也是我们要着力培养的。在部分传统行业岗位减少的同时,高技术含量的智能制造业正迎来了新一波的发展机遇。目前,学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重点产业就业比例已达到68.50%,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供需对接机制。我们也希望更多大学生踏上“智造”浪潮,在实践中锤炼自己,抓住就业选择的新风口。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杨频萍/供稿 吴涛/审核 知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