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下午,宣传部工会小组赴常熟市茶叶公司旧址开展工会活动。
在这里,大家了解到,常熟茶树始见于虞山。《常昭合志》卷十五物产志记载:“茶,绿色,虞山间有之,名本山茶”。常熟最早种植茶树,始于清代。民国时期,兴福寺周围和虞山之顶祖师庙后大茶树计面积5亩左右,均属小叶品种,宜做绿茶。建国前,常熟无制茶工业,当地山民及僧人,仅在清明至谷雨采摘少量嫩芽,“烧饭镬子里炒炒、太阳光里晒晒”,土制绿茶。1958年,虞山建立茶场后,首先向宜兴、吴县东、西山引进小叶群体种成片拓植,或与果园间作种植。1962年,虞山林场在三峰创办第1个茶厂,当时设备简陋,仅靠1副七星柴灶和1台铁木结构小揉捻机,进行绿茶初制。1965年,向福建、浙江、安徽3省引进良种福丁、鸠坑、槠叶等大面积成片拓植于祖师、维摩及虞山周国报慈、兴褔、三峰、白云、石洞、宝岩6个工区。1980年,随着茶厂产量的增加,厂房设备不断更新,新建成混凝士双层结顶现代化初制绿茶车间,实现了初精制作业连续机械化。198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绿茶品质,在山顶维摩扩建茶厂1个,对虞山顶峰茶园进行单独加工制造,并添置名优整形机,增加名优茶批量。2023年,在传承常熟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常熟茶叶不断优化创新,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参观结束后,大家亲手操作,更深入地了解了常熟绿茶从采茶、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到干燥的制作全过程。
本次工会活动让老师们领略了常熟的茶叶文化,近距离感受了常熟的茶叶制作工艺和过程,更坚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王保红/供稿 尤小红/审核 知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