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常熟理工学院:“行业学院”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2018年04月27日18时28分    阅读:8837
供稿单位 / 本站

15版精.jpg

2018年4月26日 15版

电子版链接:http://xh.xhby.net/mp3/pc/c/201804/26/c473018.html

常熟理工学院:“行业学院”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行业发展需要合格人才,那么合格人才如何培养?这是应用型高校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必然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索,常熟理工学院在国内率先提出“行业学院”模式,从解决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入手,加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人才培养链的融合发展,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

引入行业标准 校企协同发展

2009年6月,常熟理工学院围绕苏南光伏产业发展需求,与美国上市公司CSI在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光伏科技学院。此后,常熟理工学院更是抓住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主动对接地方核心产业群,与长三角区域内的电梯、服务外包、汽车、服装以及金融业等产业优势相对应,成立了电梯工程学院、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纺织服装工程学院、金融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促进行业学院合作教育模式不断创新发展。

与传统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相比较,行业学院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校与企业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即高校不再只是与某一家企业“一对一”的合作关系,而是与特定的整个行业相对应。这对行业学院的运作提出新要求,就是高校必须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实训设备建设等方面,积极引入行业标准,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电梯工程专业是常熟理工学院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电梯行业、企业联合设置的一门新专业,其在开设之初即明确要求,无论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教学计划,均采用“双向表述”,既要满足教学系统要求,也要满足企业用人要求,强调专业设置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真正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体现行业发展特色。

校地合作课程《电梯电气原理与设计》课堂上,身为电梯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同时也是苏州远志科技公司总经理的顾德仁,始终坚持自己的授课理念——为学生打通课堂和企业间“最后一公里”。他经常以自己公司的真实工作案例作为专业教学素材,要求学生以技术部、销售部、质量部或服务部等不同部门工作人员的角色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同学们了解真实的电梯行业、真实的电梯企业、真实的电梯电气工程师工作内容。

聘请企业工程师进校任教的同时,行业学院同样重视选派学校教师进企业学习。例如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每年都会有两名专业教师被选派到企业去“学习”。他们肩负着两个“使命”:一是坚守生产一线,与企业的生产工程师共同工作,了解并掌握真正生产一线的实际知识;二是把所学到的有关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全部引入课堂,再反向构建适应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专业教材的编订同样引入行业标准。为了适应本科层次电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由常熟理工学院牵头,包括电梯企业、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机构以及电梯行业主管部门在内的7家单位参与,成功策划编写出了国内第一套“现代电梯技术系列教材”丛书。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实训设备有着特别的需求。常熟理工学院为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环节学习,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在校内打造企业生产环境,合力建设校内外衔接的工程实践平台。“电梯电气调试及实训考核装置”是电梯工程学院与苏州远志科技公司联合开发的一个实训平台,它不仅能够满足本科教学的需要,使学生通过在真实环境下的工作和磨炼,缩短与工作岗位的距离,增强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还能够服务于电梯安装工、维修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鉴定。

项目模块教学 培养复合人才

行业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即以项目为依托设置培养方向,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课程教学则普遍采用“模块化”,依据项目所处不同阶段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结合学生不同专业背景的个性化需求,组成许多个性化的课程模块。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修完原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后,根据行业学院不同培养方向的要求,可自愿申请加入相应的行业学院,理性选择某个行业学院的某个课程模块,或者通过参与某一合作教育项目的遴选,经双向选择进入特色的“项目班”学习。

虞山金融班就是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农商银行合作办学的一个特色“项目班”。项目班从启动到实施,企业都全程介入,包括师资配置、课程设置、见习实习、资格考试等;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家委员会,共同开发课程、制定课程体系,双设班主任,倡导现场教学,注重实践训练。金融班的办班目的是,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2016年6月,凭借扎实的金融知识和从业技能,首届虞山金融班33名毕业生全部签约常熟农商银行,取得完美“收官”。

“做中学”是行业学院强化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核心要求,目的就是在每一个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汽车工程学院有一支全部由学生组成的CIT大学生方程式车队。大学生队员们把课堂上学到的操作知识化为实践,对照方程式赛车标准,一起研究发动机、刹车、传动、车身、车架,从一个螺丝、一个零件、一个轮胎做起,埋头设计加工,克服重重困难,于2014年自主研发制造成功了苏州地区第一辆方程式赛车,并于当年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上取得了新车组第三名的好成绩。“我们决不在书本里造车!”以这句口号作为激励,车队成员不断提升汽车研发与制造技术。

陈海龙是受益于行业学院培养模式的一名毕业生。就读常熟理工学院后,他进入光伏科技学院学习,毕业后被行业学院推荐给江苏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并被录用。由于专业技术突出并具备管理能力,两年内他就晋升成为公司技术部部长。“我是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又对管理有兴趣,所以选择了‘管理学’的课程模块,没想到毕业后这些知识都派上了用场。”谈及在校时的行业学院学习经历,陈海龙颇感自豪。

应用型高校是教育供给侧的“生产端”,合格人才是这个“生产端”的重要供给项。通过打造行业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正在不断缩短高校与行业、企业的距离,强化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与这种融合发展同步的,是越来越多受企业欢迎人才的涌现,以及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日益契合。 刘志刚

(志刚/供稿 纪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