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本科教育如何上台阶(案例)
2018年07月10日11时25分    阅读:15250
供稿单位 / 本站

我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在校生中,本科生与研究生比例是8:1,应届毕业生中本科生占比87%。本科教育,既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对人才培养意义重大。

改造教学形态,把学生拉回课堂

四川大学约有全日制本科生3.7万人,是全国本科规模最大的学校之一,为了实现精细培养,让学生“把头抬起来、坐到前排来、提出问题来”,校方采取了一系列课堂革命的措施。实行探究式—小班化教学,按25人编班,校办课程9000多门次,超过课程总数的70%。通过小班教学实现教学质量提升,让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点对点。川大江安校区承担着本科生教学任务,在江安校区,可移动、可拼接的活动桌椅,三面墙上都有课件投影的多视窗互动教室、灵活多变组合教室、移动网络互动教室等类型的智慧教室共有400多间,占了教室总数的80%,通过电子抢答和书写互动系统配以互动交流的授课方式,在讨论中,使每个学生的思绪不待游移就立即被拉回了课堂。

重奖激励教学,捋顺教师评价

要实现“课堂革命”,就必须有全身心投入的高水平教师。为让一线教师有强烈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四川大学设立一种导向,重奖全身心投入到一线教学的教师、重奖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教师、重奖课堂内外与学生交流互动的教师的“教学三大奖”,包括特等奖100万元、一等奖50万元等。学校鼓励教师将科研方向与教学结合起来,既促进了科研,也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强化教学,学校对教学的要求并不是一刀切,对刚进校的青年教师前五年的重心要放在科研,四十五岁以上的教授则要求多投入教学。

加强创新创业,带动校企融合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从单调的书本中走出,接触社会、投入生活,是培养人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

川大江安校区有条“i创街”,这里最早是生活服务中心,但“自双创”提出后,校方把这里开辟为创新创业的活动空间,免费提供给学生。“i创街”负责人介绍,为了合理确定入驻团队、让更多学生接触双创,入驻项目两年一轮替,专家团队每年做中期评估,学生组织展示答辩,将育人融入双创教育全过程。无人超市、舞蹈工作坊、咖啡馆……除了大学生创业常见的项目外,还有一家空天飞行器创意设计与体验中心。出任指导教师的川大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季玉龙老师介绍说,这个中心承载了学生社团、社会实践以及“挑战杯”和“互联网+”项目孵化的多项功能。

“i创街”项目实施以来,共组建12个交叉创新的“智造梦工厂”,4个新工科创新实验室,入驻34家学生自主经营管理的创业公司,释放了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长期以来,校企合作缺乏内生动力,简单实习、调研让合作成了两张皮、走过场。针对这一情况,四川省教育厅与经信委合作,由经信委提要求,让富士康、京东方等企业把智能制造生产线建到校园里,如果不参加校企合作,企业就不能享受一些政策优惠,这促使企业愿意把先进的设备技术转移到学校的园区来,同时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机会,并派出员工提供实践培训,带动了校企合作。(摘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