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国本,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勾画路线蓝图,亦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抽选20所各类高校,联合推出视频栏目《江苏高校访谈录》。今天,我们推出对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士中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人民网:落实江苏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今天做客人民网江苏演播厅的嘉宾是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朱士中,朱书记,您好,请和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
朱士中:主持人好,大家好!非常感谢人民网给常熟理工学院这个机会,我也非常乐意与各位朋友进行交流。
人民网: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首要任务是要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我想请问朱书记,常熟理工学院在德育方面有哪些富有特色的探索?
朱士中: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气才能更好聚人气。这几年,我们紧紧围绕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通过选树身边榜样,发挥示范激励作用,引领正确的校园价值导向。概括来说,就是“一点”“两创”“三强化”。
所谓“一点”,就是聚焦身边榜样,点亮“理工星空”。前几年我们在校园网开了一个栏目叫“理工星空”,就是聚焦身边人、身边事,讲述没有头衔但有感人育人事迹的普通教工、普通学生的故事。正是因为接地气,学生非常欢迎,通过以点带面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激励、辐射和带动每一位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所谓“两创”,主要是指创新学生管理模式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这几年,我们探索了“班主任+辅导员”的“双元制”学生教育管理协同模式。在按照规定配备辅导员之外,我们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任班主任,打通了教书与育人,改进了管理与服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我们不仅强化了理论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而且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学校周边近百个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和社会调查。
所谓“三强化”,一是强化“师生同行”,我们运用“创先争优”活动中形成的良好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结合党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实教师“四个承诺”,进一步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相长;二是强化“以学养德”,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我们实施经典阅读工程,确立了经典阅读的书目,建设经典阅读网络平台,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使经典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三是强化“以行成德”,我们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中实施了“起航”“引航”“领航”和“远航”四航计划,根据学生入党前后各阶段的实际情况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
人民网:我们知道,常熟理工学院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定位为应用型大学,并且发起成立了“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的发展之路。我想请问朱书记,可否介绍一下贵校在办学路径和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朱士中:首先感谢主持人对我校的关注、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关注。常熟理工学院一直坚持走应用型大学的办学之路,在实践当中我们也发现,应用型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为此,我们在2011年由我校牵头发起并成立了“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高校联盟”,我们邀请了上海、福建、浙江、湖南、重庆、河南、黑龙江8个省份的8所理工类院校,组成了当时我们俗称为“八校联盟”。2015年又有四个省的4所学校加入,安徽、广东、江西和四川,现在我们是“十二省十二校”。九年来,联盟通过每年两次专题研讨会,围绕一些项目开展研讨会,专题探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做法。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各个院校之间互相借鉴和帮助,促进了共同进步和发展。
我校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高校,在2007年第一次党代会上就明确了应用型办学定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也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追求,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阶段。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紧紧围绕“三融合”,积极打造“三个一”工程,努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
一是专业与产业融合,改造升级一批专业。我们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去办专业。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过去是“有什么老师办什么专业”,现在我们应该围绕地方需求办专业。地方需求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办什么样的专业,优化了本科专业结构,摒弃了求大求全的专业建设思路,改造升级了一批传统专业,打造了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如: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大数据科学与工程等专业。通过专业与产业的融合,促进了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二是课程与行业融合,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贯彻一个理念,就是“OBE教育理念”,也就是成果导向理念。我们倡导“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围绕产业需求和产业发展,以OBE理念重构应用型课程体系。在教学中,我们吸收行业、企业建议,重新设计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重构各专业课程的体系结构,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课程教学的内容,围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构建了应用型课程体系。
三是教学与企业融合,努力打造“五合一”基地。所谓“五合一”,就是把学生的实习基地、就业基地,还有学生的双导师来源基地,以及教师的科研基地和企业研修基地结合起来。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事业单位的支持和参与,脱离了社会实际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只能是纸上谈兵。这几年我们积极打造“双师双能结构型”师资队伍,大力倡导和实施“双百工程”,就是百名企业家进校园,我们每年都要邀请很多企业家和技术人员到学校来参与我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百名教师下基层,我们每年都要选派大批的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我们也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研发,参与企业项目和应用项目的研究。这些项目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问题,我们教师也依托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资源,提高教师的应用教学和科研能力水平。目前,我们不仅建有光伏科技学院、电梯工程学院等10个行业学院,还联合很多优秀企业建设了实习基地,推动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人民网:刚才您提到了行业学院,我们也注意到常熟理工学院是国内较早提出“行业学院”模式培养的应用型高校,我也想请您更进一步详细介绍下常熟理工学院在行业学院建设方面的经验?
朱士中:谢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这几年我们有一个体会,就是行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去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特别是在与企业的对接上,如何培养行业需求的合格人才,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这类应用型高校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行业学院”,我们打破了传统的按照学科门类划分学院的一种方式,从解决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入手,加强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产业链、人才培养链的融合发展,培养行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
2009年6月,我们与上市公司阿特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我们学校的第一所行业学院——光伏科技学院,这也是我省第一所行业学院。此后,我们又围绕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群,比如说我们为了解决长三角地区、江苏地区的服务外包人才需求,我们又办了服务外包学院;围绕苏州的电梯,我们又办了电梯学院;围绕常熟的服装,我们办了服装学院;围绕常熟与苏南地区的汽车,我们办了汽车学院;以及金融学院等多个行业学院。我们还聘请了相关行业协会的领导担任行业学院的名誉院长,比如中纺联常务副会长伏广伟教授就被聘请为我校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的名誉院长。
与传统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相比较,我们行业学院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不再只是与某一家企业“一对一”的合作关系,而是与特定的整个行业相对应。因此,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与行业、企业协同发展,主动适应行业变化、产业变化,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实训设备建设等方面,要引入行业标准,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当然,行业学院也是产教融合的结果,是产教进一步融合的基地,也是学校与业界协同发展的人才培养共同体。在教学方面,我们也重视以基于实践的模块化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为主,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师资方面,我们把校内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导师相结合;在教材方面,我们注重引入行业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注重与行业合作编写教材;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们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在资源配置方面,与行业、企业一起共建实验室、实验平台和实验基地。近几年来,学校通过行业学院运行合作教育项目有120多项,涉及12个学院、50多个专业,有1万多名学生参与。部分行业学院已逐步成为区域内产业急需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有超过75%的毕业生服务于苏南及其周边行业企业,很多学生目前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中层。
近期,经过多方调研和实践总结,我们又印发了进一步推进行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在运行机制上进一步创新,打造行业学院的“2.0版”,推动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
人民网:朱书记,作为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应用型地方本科大学,常熟理工学院是如何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下一步在学校发展方面又有何总体规划?
朱士中:从目前常熟理工学院的发展来看,我们一直有一个感受,作为江苏省属本科高校,怎样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努力的追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常熟理工学院下一步发展的基础。作为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最早提出实践和研究“转型发展”的高校,近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校坚持了“三贴近”原则。
所谓“三贴近”,即人才培养贴近地方经济发展、专业建设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教师科研贴近地方经济发展。所以这些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校地互动发展战略,坚持走“校地互动、服务地方、实现双赢”的特色发展之路,积极推进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所的良性互动,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们一直有一个理念,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合作谋共赢,在服务中提升自身,在贡献中谋求发展,赢得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实现了校企之间、校地之间的双赢发展。
当前,我们既面临国家战略叠加与江苏高质量发展等为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同样我们也面临着新科技产业革命、应用型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及同类高校之间竞争所带来的挑战。目前,我校正处于由“新建”迈向“新型”的新征程,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也进入关键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也进入加速期。
接下来,我们将牢记地方本科高校的责任和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肩负起新时代的教育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应用型品牌大学的发展目标,以“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抓手,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积极推动学校发展大局,强化内涵建设、努力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倡导实干之风、着力营造学校和谐奋进的发展氛围,深入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办学道路和实践,努力在服务科教强省战略,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新征程上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谢谢!
人民网:谢谢!非常感谢朱书记做客人民网江苏演播厅。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