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我校获两项一等奖
2020年08月31日09时06分    阅读:7552
供稿单位 / 教务处

8月30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重庆大学承办的“赛迪环保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闭幕。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肖朋达团队完成的《分布式光纤火灾预警系统》项目(指导教师:张惠国、徐健)、陈前宇团队完成的《水之韵-智能型液体防漏安全检测装置》项目(指导教师:顾涵、夏金威)荣获全国一等奖,材料工程学院高佳伟团队、电信学院叶蓉蓉团队项目获全国三等奖,我校被评为高校优秀组织奖,创学校参加该项赛事的历史最佳成绩。

获奖证书.jpg

获奖证书

现场颁奖.jpg

颁奖现场

本届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大赛启动以来,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425所高校的4138件作品参赛,参赛高校数量创历史之最。经学校申报、网上盲评、专家组会评等环节,最终决赛共评出特等奖10项(0.24%),一等奖91项(2.19%),二等奖118项(2.85%),三等奖672项。江苏省仅有东南大学、常熟理工学院两所高校荣获2项及以上全国一等奖。

参赛团队合影.jpg

团队合影

作品实物.jpg

作品实物

我校从去年12月份启动本届竞赛,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泛宣传发动,通过校内初评、答辩评审、专家指导等环节,共推荐10件优秀作品参加比赛。在此次竞赛中,各参赛团队充分展示了常熟理工学子刻苦钻研、奋力拼搏、锐意创新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立本求真,日新致远”校训的生动诠释。

答辩准备和作品调试.jpg

答辩准备和作品调试

参赛项目经历了4年的研发和完善,以《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项目为例,2016年末,初步完成分布式光纤火灾预警系统的制作方案。此后,每周召开比赛进度汇报、方案研讨等会议。2017年,完成第一代项目的研发;2018年,完善第一代项目的技术性问题,迭代出第二代项目;2019年,项目团队参加ICAN、“互联网+”等比赛,获得省级奖项,并针对比赛中各专家对项目的问题反馈对产品进行完善,推出第三代项目;2020年,疫情无法挡住学生继续创新的热情,团队成员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开始申请回校进一步开展项目的研究和开发,5月中旬,3名队员返校和多名大四毕业生一起,进一步完善了光纤测温系统的结构方案,7月初,5名队员集体返校,一同商讨项目的改进方法,对信号的处理,硬件的更新和测量算法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推出第四代项目。

现场指导(1).jpg

学院领导现场指导

在准备决赛线上答辩的30天里,师生共同努力,竭尽全力对项目系统进行优化,完成了对信号处理的完善、控制程序的编写和优化、数据处理的更新、硬件设计的优化、项目答辩PPT和视频制作等。在正式答辩前夕,团队成员们更是通宵奋战,最终,项目团队赢得最后决赛的胜利,为大家的坚持与努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和课外学术科技能力的培养,积极为学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节能减排”等赛事创造良好条件,鼓励学生跨学科、跨学院、跨专业组队参赛,并邀请相关专家、往届优秀获奖者对参赛团队进行培训指导、现场模拟答辩等,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唯一由高等教育司办公室主办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该项赛事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评价赛事,也是首轮发布的排行榜19项赛事之一,在我校竞赛库中是国家级(甲级)赛事。赛事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为能源与环境领域培养优秀接班人,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的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受到了全国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顾涵/供稿 许广举/审核 志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