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9日 6版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1-03/19/content_591717.htm?div=-1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苏南经济发达,基础教育水平较高,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立足区域,面向基础教育,培养一流师资是地方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常熟理工学院师范专业是在1958年建立的苏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秉承60多年师范教育传统,面对当前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围绕按需施教、联合培养、协同优化三大关键性问题,不断创新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路径,学校探索构建“四方联动”的苏南基础教育一流师资培养机制,提升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质量,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效应。
“四方联动”
下好协同育人“棋”
从2016年起,常熟理工学院就加强了与苏南各地市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构建了“高校主导、政府部门协调、中小学(幼)积极参与,地市教师发展中心指导”的“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新机制。
为此,学校领导主动带队走访地方政府部门,找准学校师范专业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研讨组建一流师资培养培训“共同体”。积极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界学术交流和互助合作平台,充分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广泛听取校友专业发展情况和培训需求。组织教师深入中小学(幼)课堂观察研究,主动对接地市教师发展中心,倾听教研员的评价与反馈。截至发稿,学校已与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市中小学(幼)及教师发展中心共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47个,共建在职教师跟岗研修培训“影子学校”27所,与中小学(幼)共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等教科研平台。
依托这些基地和平台,促进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升中小学(幼)教师学科育人能力,实现了高校教师人才培养与中小学(幼)师资需求的无缝对接,促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受到社会高度认可和好评。正如常熟市东南幼儿园任莉园长所言:“作为常熟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的‘五合一基地’园,在与学院的合作中,我们看见了让理念落地的‘支架’,我们体验了让经验升华的‘阶梯’,为师范学院的‘四方联动’理念点赞!我们在研究与对话中,在‘四习融通’中愉悦生长!”
“四习融通”
唱好实践赋能“戏”
2016年,学校以师范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紧紧围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要突出实践导向,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师培养全过程”。以师范生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行实践技能课程化教学改革,构建贯穿于师范生4年学习中的演习、见习、研习、实习“四习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专业名著阅读、三字一话训练课和技能实训(研习+演习),培养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和基本技能;每学年深入中小学观摩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教研活动(见习+研习),提升学生专业情感和教学技能认知;通过观摩教学视频、进行教学设计、研讨分析中小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演习+研习),促进学生教学操作技能的形成;通过微格教学演练、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技能训练(演习+见习+实习),夯实学生实践能力。该体系大致分为两段实施,前三个部分为第一段以高校为主体+中小学为辅,后一个部分为第二段以中小学为主体+高校为辅,共同培养学生专业综合实践能力。
为此,学校对照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确立了“课程结构多样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设计模块化”的理念,通过分类整合课程,构建了“通识课程广博化、创业课程时代化、理论课程模块化、实践课程技能化”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认真梳理课程要素,制定了师范生“演习、见习、研习、实习”课程教学大纲,规范实践教学中的各环节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先后与苏州、无锡等地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合作课程教学、双向开放课堂、开展师资互聘”等路径,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改进考核方式,运行“N+1”过程化实践技能考核办法,制定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并将实践教学成绩纳入师范生专业教学考核总成绩中。
“四习融通”教学体系涵盖了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和教材研究等,将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有机地融合在教师培养中,解决了困扰师范生培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目前,学校先后安排1430名师范生到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在苏州市教师专业素养竞赛中获得初中语文学科组一等奖的2019届毕业生庄林燕同学说:“这一项比赛两年一轮,一等奖获奖比例仅2%,竞争非常激烈。毕业一年后我在首次参赛中就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我想这是和我们在大学里进行‘四习一体’的实践训练分不开的。”
资源共享
架通专业发展“桥”
多年来,学校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积极开展在职教师培训,依托中小学(幼)实践教学基地和“影子学校”,组织1680余名在职培训教师深入“影子学校”跟岗研修,观摩领会名师教学经验,帮助他们提升科研、教研水平。同时,以合作课题研究为纽带,开展团队浸润式培训,加快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为他们上好岗前“第一课”,帮助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科育人能力。目前,苏南中小学(幼)教师中有143名青年教师在省、市级教学业务竞赛中获奖,28名青年教师获得市、区道德标兵称号,80名青年教师获得“教学新秀”荣誉称号。联合申报省、市级课题17个,立项省、市级课题14个,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3篇,编写校本教材2部。
学校充分利用苏南中小学(幼)名师荟萃、名师工作坊等优势,组成合作育人“共同体”。先后聘请26名中小学(幼儿园)名师为学校兼职教授,共建20多门“合作课程”,共同承担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教学;选派学校17位专业教师“下沉”中小学(幼),开展基地研修。这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路径,不仅强化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了中小学在职培训教师学科育人能力及教科研能力,而且促进了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正如学校中文系青年教师肖虹所说:“‘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机制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不断强化高校师资培养和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有机衔接。在基地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跟岗研修中,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一线教学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以及基础教育的未来走向,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确师范生培养的目标和方向,汲取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在源头上强化师资输送。”
以文培元
锤炼师德养成“道”
学校坚持“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强化学生师德培养。遵循“以德修身,以文培元”的人才培养思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四有”好老师培养目标,不断强化学生师德培育。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遵循“三全育人”体系,确立“立师德、塑师表、强师能、铸师魂”主题,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师范师表”文化塑造工程,开展师德养成教育。为此,学校充分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校园文化活动、校内外教育实践、公益支教活动,将师德养成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如利用新生入学教育,邀请常熟市实验中学张立校长、实验小学洪榴校长、援鄂医生新区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高锡坤等为新生作师德、抗疫教育讲座,培养师范生师德和专业情怀。利用党建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开展“四史”学习,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爱国电视纪录片和参加“诵读中国”等红色经典朗诵活动、公益支教活动,开展的“益起行,七彩四点半”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增强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4年来,学校师范生在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数量多、获奖层次高。在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先后有7人获得一等奖,15人获得二等奖,22人获得三等奖。在2020年全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比赛中,12名学生获奖,获得一等奖项的1/4,获奖率比同类院校高出11.4%。这些喜人的成绩,扩大了学校师范专业办学声誉,使得报考学校师范专业第一志愿录取比例达到84%;毕业生全部获得教师资格证,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0%,用人单位赞誉毕业生工作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学科素养优、教科研能力强。在国家师范专业认证中,学校4个师范专业先后通过国家师范专业二级认证,学生在认证中“三笔字”、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模拟授课等多项项目测试中均获得“优秀”;在专家组织的学生“座谈会”“校友访谈”中,师范生和校友都表现出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情怀,有很强的专业发展能力及对专业培养的高度认同。
4年来,“四方联动(U-G-S-C)”一体化协同育人机制渐趋成熟。国家教学名师宗颖评价学院师资培养体系:“常熟理工学院长期以来所践行的‘四方联动’师资培养机制,让我们看到了全面的合作领域、务实的合作载体、顺畅的合作机制。”“四习融通”教学体系做到了“职前+职后”的无缝衔接,“校内+校外”的有机融合,“输出+输入”的良性循环,在“共研、共进、共享、共赢”中真正形成了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共同体联盟,为当下基础教育一流师资培养体系研究提供了一个生动鲜活的理论与实践范式。(闫祯 郭建耀 徐菁菁 管勇 左瑞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