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常熟理工学院: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助力地方产业发展
2021年09月10日10时12分    阅读:4610
供稿单位 / 本站

QQ图片20210910101134.jpg

2021年9月10日14版

http://xh.xhby.net/pc/layout/202109/10/node_14.html#content_970023

服务企业1000余家,签订横向项目1300余项,横向合同总金额近2.5亿元……近两年来,常熟理工学院立足“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以选派“科技副总”、青年博士进企业等多元化产学研合作载体,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平台建设,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大力提升科技服务质量,促进地方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科技副总”打通科研生产通道

今年8月初,2021年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入选对象名单公布,常熟理工学院曹振兴、丁卫、李鑫等44位教师成功入选,其中常熟地方企业“科技副总”占比22.7%,苏州地方企业“科技副总”占比65.9%,入选教师数量相较去年有了显著增长。

“科技副总”项目作为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之一,是高校服务地方、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与苏州市、常熟市校地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常熟理工学院加强政策引导、经费扶持,不断提升学校青年博士教师的产学研用能力,鼓励并支持青年博士通过“科技副总”等方式深入社会、“下沉”企业一线进行产业创新实践。

2019年到2021年的三年间,常熟理工学院总共有70位教师成功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分别进驻东南电梯、航天龙梦、烨辉(中国)、三爱富新材料等70多家企业,与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16项,为企业培训人才达10000余人次,有力推动了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创新。

“科技副总”打通了高校科研与企业生产之间的连接通道,带领更多高校科研人才走进企业,组建科研团队,共建科研平台。通过联合攻关技术难题,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同时推动企业与高校建立多层次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

2020年,常熟理工学院与江苏华宏、莱茵电梯、丹东优耐特、恒星精细化工等企业联合研发的科技成果分别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大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三跨团队”优化科技创新资源

高水平人才是高校提升科技服务质量的基础。针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常熟理工学院从汇聚高质量创新人才入手,一方面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引进质量提升显著。2020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2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39人,博士占比85%。2021年入选省“双创博士”22人,比2020年提高340%,入选数量领先于省内同类高校。

另一方面,常熟理工学院主动转变服务思维,在全校范围内按照教师的专业领域、技术特长、意向对接行业企业等信息,创建起拥有近400人的优秀科技人才库,并据此打造“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三跨”科研创新团队。以人才库为基础,学校通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可快速、精准、高效地将全校人才进行“分组搭配”,直面企业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以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出科技攻关的最优解。

“三跨”科研创新团队的创建,突破了以往依靠教师个人力量“单兵作战”的科技服务模式,通过切实提高团队的能力,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承接交叉学科项目,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科技服务工作水平,以更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已有“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农业现代化+”等近10个“三跨”科研创新团队,相关团队先后与龙腾特钢、中利集团、隆力奇集团、江苏常铝、新华盛等近60家地方企业深度对接,发挥交叉协同优势,精准获取企业需求,助力企业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进而搭平台、做统筹,开启与行业企业的全面化合作模式。

“共建平台”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现代企业集团化,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均要求高校科技服务突破传统的模式,面向多个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多元解决技术问题,进而面向行业、产业发展,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多领域”合作提出更高要求。

新的产业发展环境下,常熟理工学院加强了与地方行业、企业之间的多形式合作平台建设。例如2021年7月,中纺联检纺织服装质量管理培训基地在常熟理工学院揭牌,常熟理工学院、中纺联检测中心、常熟服装城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一方面帮助缓解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中服装检测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助力综合提升常熟乃至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质量。

又如学校与江苏隆力奇集团通过共建涵盖了学生教育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师研修基地等,全方位拓展了合作内容。

2020年11月,“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揭牌成立,开启了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市人民政府“战略布局声学产业”的第一步。此外,与校地合作促进常熟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电商三大产业发展同步,常熟理工学院与地方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以及与服装电商头部企业共建“电商产业学院”等也提上了建设日程。

随着校地合作的深入推进,常熟理工学院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学校、行业、企业的“共同体”发展形态愈益明确。在此发展背景下,学校持续深化、丰富产教融合的时代内涵,提升科技服务工作的“交叉协同意识”“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成果质量”,更有力促进了学校与地方产业的协同共进、合作共赢。

(纪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