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巡礼】聚力内涵式发展 加强新时代马院建设
2022年09月16日08时51分    阅读:9602
供稿单位 / 本站

【编者的话】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常熟理工学院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学校在新闻网主页和第四次党代会专题网推出“发展巡礼”专栏,展示各条线、各部门、各二级学院在对照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凝练发展特色、找准发展重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共同唱响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多措并举,构建起了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省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齐头并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研究宣传功能、思想引领功能不断强化,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质量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

1-2_副本.jpg

五年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立足学校特色鲜明、质量著称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以“扎实推动内涵式发展”为建设定位,以“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的坚强阵地”为建设进路,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在教学改革、学科建设、师资培育、服务地方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思政育人彰显办学特色

今年6月,2022年全省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评审结果公布,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四学一体’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批立项。这是继2020年“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之后,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第二次获得该示范点立项。

“四学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贯通“一核多元”的导学体系、“两翼并举”的研学体系、“三维合一”的践学体系、“师生一体”的评学体系四大体系,初步构建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为推进思政教学改革创新开辟了新思路,形成了新特点,打开了新局面。

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重视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将“沙家浜红色文化”主题锲入实践教学,用近在身边的革命故事“讲深、讲透、讲活”书本道理,并通过虚拟仿真等方式增强实践项目的现场感、体验感,充分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成为兼具本土化、生活化、深刻性特色的思政教学“第二课堂”。2021年6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精心打造的社会实践课程《沙家浜红色文化社会实践》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

为拓展学校党建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省高校首创推出“党课专员制度”,遴选12位优秀教师作为党课专员对应驻点12所二级学院,采取集体备课、制作课件、研讨教学计划、分析解决党课教学重难点的工作形式,针对基层党支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新党员培训等不同类型的党课需要制订选课菜单,推动理论服务与党建工作同向同行。2019年12月,党课专员孟祥瑞博士指导外国语学院学生参展的“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版)》”信仰公开课获评当年省级精品示范课。

3.jpg

学院还自主研发了“思政课综合化考核网络平台”,充分融合校园网服务、考核系统和师生互动三大模块,涵盖平时考核、实践考核、期末考核三大流程,创新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师生沟通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迄今,全国已有20多所高校引进使用,50余所高校来学院进行课程考核模式交流研讨。

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发展,学院各项建设工作也稳步推进。五年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目前有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5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4人、博士33人;教学科研获奖方面,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1项、江苏省社科项目11项、市厅级社科项目18项、发表教科研各类论文近90篇,出版专著7部,获市厅级科研奖6项、省级教学比赛奖1项、市厅级教学比赛奖12项;社会服务方面,与苏州市委宣传部等8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先后组织各类培训100余场,理论宣讲多达400余场……各项工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使马克思主义学院逐渐打通从建好到建强的发展路径。

对标省示范马院 提升引领力和影响力

8月30日,校党委书记王培君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走访调研时明确指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要以建设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奋斗目标。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要进一步凝聚力量,形成工作合力,聚焦重点工作,对标对表、补齐短板;要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要注重科研能力培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要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马克思主义学院引领力和影响力。

4_副本.jpg

明确的目标指明努力的方向。在现阶段建设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研讨了目前师资队伍大而未强、多而不精的现实状况,决定下一阶段从教师这个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做起,对标省示范马院,融会贯通教育教学、研究宣传、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工作,创新思路,提炼方向,打造队伍,全力推动学院建设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是突出“质量导向”,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院要全力夯实教师引进和管理,着力打造一支信仰坚定、理论功底扎实、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大力度引进学界内具有较高声誉的学术带头人,形成学术高端队伍;加强对新教师引进学术背景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有效考核,注重新教师素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的契合度;实施“思政课教师卓越成长计划”,构建“全覆盖、全过程、全周期”的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机制,推动思政课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培养一批具有更高政治站位、更高道德水准、更高学术水平的思政课教师;实行教师队伍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探索构建“分类培育、分类遴选、分类发展、分类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型教师优势,以不同类型教师的“多维同向”发展,带动整体师资队伍水平的强化提升。

10_副本.png

二是加强“学科引领”,凝聚教师科研合力。学院要瞄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立足学院实际,优化学科布局,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并促进成果产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的发展思路,从小处着手,做精做细,培育高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撷取独树一帜的研究对象,铸就精粹鲜明的科研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主干,哲学、历史学、政治学、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交叉融合,组建完善“习近平道德与法治思想研究”“基层治理研究”“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绿色发展与共同富裕研究”等学科方向和科研团队,做好方向优化,实现特色发展;打造“崇德讲堂”“博士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并凝练形成校内高端学术品牌,每学期邀请3-5名国内知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术成果研讨交流,引领思政课教师拓宽学术视野,提升学术水平,形成科研合力,增强科研效率。

三是强化“实践驱动”,提升思政教育效能。学院要充分发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加强党的最新理论的实践阐释和党的最新实践的理论阐释,“双向奔赴”增强教育教学和社会服务的时代性与感召力。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活实践,找准切入点、聚焦点、结合点,进一步探索、完善、推进现有“专业性融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等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模式,把政理的阐释、学理的解释、事理的诠释融通教学全过程,使新时代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紧贴学校周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育服务社会优秀典型教师团队,重视和加强对地方优势资源、行业优势资源的阐释和弘扬,关心和关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挥鲜明的决策咨询功能;在目前同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党建协同创新基地的基础上,组建理论宣讲教师团队,通过对最新实践的研究宣讲,讲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道理、学理、哲理,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更好地服务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8.jpg

(刘志刚/供稿 朱卫卿 吴涛/审核 不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