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连福,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院,随后在大庆油田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中石油科技评审专家、黑龙江省人才库专家、四川省科技评审专家、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Applied Science(IF=2.9,JCR二区)客座编辑。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各1项,横向课题20余项。获得2022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和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各1项。
韩连福教授多年来主要从事生产测井理论研究。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IEEE Photonics Journa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3项,均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近期主要围绕井筒多相流测量理论与装备开发展开研究,发表8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研发10余款测井装备,并在大庆油田、大港油田得到广泛应用。主要代表性工作如下:
(1)井筒复杂多相流流动特性研究
随着注水、注聚和水平井工艺实施,井中流压降低、脱气普遍、出砂严重,井内流体从油水两相流转化为油气水砂四相流,现有方法难以获得准确流速和持率,导致调刨、堵漏等油田施工作业缺乏可靠数据,而流速和持率与流动特性密切相关。针对上述问题,采用LBM-DEM和有限元法研究热流固耦合,考察示踪热在流固中扩散机理,研究砂粒直径分布与流速间的规律,揭示井筒多相流流动特性,有效解决了脱气和出砂状态下持率和流速测量难题。该研究为生产测井仪器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成果发表在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和Measurement Science Review等期刊上(图1),成为当期热门下载论文。
图1 示踪热扩散进程和湍流强度分析
(2)智能测井理论研究
将精度高、速度快的聚合通道特征与能克服噪声和光照变化的局部引力特征融合,进行多油滴目标识别。该方法比利用聚合通道特征平均精度提高9.93%,且漏检率仅为0.13%。该研究为测井资料的智能解释提供理论基础,成果发表在Flow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和《测井技术》等期刊上(图2),审稿人认为:“该论文提供了一种新的油滴目标识别方法,极大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在测井资料解释方面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图2 基于集成特征的油滴智能识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