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振华: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2021年04月13日08时01分    阅读:36765
供稿单位 / 本站

个人小传陆振华,男,汉族,1952年2月11日出生于江苏常熟,中共党员,苏州师范专科学校(我校前身)73届理化科毕业生,原常熟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2012年退休后任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顾问、常熟市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苏州首届“助残十佳”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2020年8月获评“江苏好人”,2020年10月获评“中国好人”。他先后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了《聋人手语500句》《随班就读的教学与管理》《特教园地耕耘录》等10部专著,2018年主持的课题《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5_副本.jpg

“教有所乐,此生无悔”,2019年9月10日,年近古稀的他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前心潮澎湃,他主持的课题《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刚刚领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生做好一件事,誓做折翼天使的守护人,本期“理工星空”,让我们走近校友——陆振华老师。

微信图片_202103221036264.jpg

一句“誓言”,四十九年的忠诚担当

1973年9月,在苏州师范专科学校读书的陆振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此后,这句誓言伴随着他49年,承载着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就读的是理化专业,就业的是特殊教育,他爽朗地说:“学校有一句话: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服从组织分配,党叫干啥就干啥。”

四十九年,弹指一挥间。母校难忘的人和事常常令他魂牵梦萦。那些年,学校倡导劳动教育,当时的劳动教育是边学习边劳动,也是建校劳动,断壁残垣的曾赵园在师生的拾掇中焕发新颜,虚廓园层峦叠翠,天放楼曲径通幽,百米长廊、露天泳池,故园风物,江南名胜。课堂上,一位老先生给陆振华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叫黄瑞青,原先是江苏省教育厅的杂志编辑。黄老师授课时,从不照本宣科,他的课程素材非常丰富,讲课更是环环相扣,陆振华很喜欢他的课。这位老师的提醒让陆振华记得一辈子:“读师范的同学,在教育学生方面一定要认真、要严谨,才能够教好你的学生,做人也是一样的。”

师范毕业后,陆振华开始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因为工作认真踏实,成绩突出,领导安排他参与昆山和常熟两所聋哑学校的创建,他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编写手语说明,出版《日用手语》,为聋生解决语言沟通问题。他说:“想要教会聋哑学生其实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用手语比划时的语序是相反的,写下来的词语也相反,比如说我们常人说‘吃饭’,他们写下来的就是‘饭吃’,一般人看不明白的。想让他们的语言能够跟正常人交流,就需要攻克这个教育上的难关。聋哑教育是手语代替口语,用打手语的方式把意思传递给同学们,让他们看懂我们正常的语言规范并表达,这就形成了口语教育。通过严谨训练,他们写出来的句子才通顺。”

他创办校办厂,为特殊孩子减轻生活负担;他骑车百里寻“流生”,不让一个特殊孩子失学;他四处奔波为学生找工作,让他们能有体面的生活;他牵线搭桥当“红娘”,解决特殊毕业生婚恋问题;他还是常熟教育界无偿献血第一人,把爱心献给需要的人,践行自己的入党誓词……他说:“特殊教育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慢慢研究,才能找到一个正确的教育方法。”

2.jpg

一声“哑父”,四十九年的温情守护

九十年代初期,陆振华在常熟支塘镇姚镇村的一所小学里,发现有个三年级的聋哑孩子,当时他连一年级的知识都没有掌握好,他劝家长将其送到专业的聋哑学校去接受教育,但家长就是不愿意。就这样,这个孩子在普通小学里混了六年,最终也没能掌握到正常的知识水平。到了中学时,这个孩子已经无法继续和其他普通孩子一起上课学习。那时,他再回到聋哑学校来重新就读一年级,浪费了六年的大好时光,陆振华很遗憾没能早点帮到他。

特殊儿童由于年龄、性格、残疾程度的不同,教学与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陆振华根据孩子们的不同情况,与他们聊天交心,鼓励他们正视现实,让他们认识到唯有自强自立才能赢得尊严;与他们共同学习,使他们明白勤能补拙,同样能有人生的精彩。有些重残儿童无法到校上学,于是送教上门成了陆振华每周的“必修课”。他这一“送”就是20多年!目前,他带领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中小学近百名教师志愿者,为全市60多名重残儿童开展送教服务。

上帝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陆振华说:“聋孩子相比于普通人而言,他们的眼力很强,也很敏感。他们不是靠听觉,而是靠眼睛去观察,很多事情他们一看就记住。比如说,在某个场合看到一个人,他一会儿就记住了,每一个细节都会注意到。”

“有难必帮、有残必助,有求必应。”这是陆振华的座右铭: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说出来容易却做出来难,唯有心中有爱,用那无私的大爱才能诠释出这句话的精髓。他的特殊教育工作始终以此为中心,时时处处为残疾学生着想,点点滴滴为残疾学生服务。

49年如一日,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位折翼天使的守护人,用49年的光阴,如一根熊熊燃烧的蜡烛,在天地间发出了炽热的光芒,让一个个特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他用父亲般宽广的爱浇灌着这些残缺的花朵,被评为“最美教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哑父”!

1.jpg

一份“坚守”,四十九年的不懈追求

为了帮助更多特殊孩子,1998年开始,陆振华走出课堂,面向全市,采用多种形式开展教育服务。2009年起的每个双休日,陆振华在虞山镇枫泾社区免费开设特殊教育辅导室,为各类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康复指导,并为成年特殊人士提供就业咨询,每年服务上千人次。2013年,他又被虞山镇方塔管理区聘为特教辅导员,成立“善爱之家”,负责全区特殊人士的教育服务。每周五晚上常熟电视台“春来茶馆”开设了“跟我学手语”栏目,陆振华提供免费教学服务,让全市人民都来关注特殊群体。他还在“新教育在线”成立了“陆振华特殊教育咨询室”,为全国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特殊儿童家长提供帮助。2017年,他的工作室被命名为“常熟市教育局关工委五老工作室”之一——“陆振华工作室”。

2004年,全国第一家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在常熟成立了, 作为创始人陆振华带领着团队成员,开启了长达十几年的融合教育探索之旅。中心成立后,陆振华的工作更忙了,他凭着真诚、奉献与担当,为全市800多名特殊孩子,以每年2万公里以上的路程,促成了全市84所普通中小学加入到融合教育行列。他请每一所中小学,将有障碍的孩子组织起来组成一个特殊的班级来教他们。如果他们的文化程度能完全或者基本跟得上普通孩子,那么就可以进入到普通班级去学习,如果跟不上就到特教班(资源中心)来进行辅导,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继而在普通班级接受正常的教育。在他的带领下,残疾儿童入学率从60%提高至100%,全市84所普通中小学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教室全覆盖,构建了县域“特教班”融合教育运行模式,被省内外特教同行赞誉为融合教育“常熟模式”!

8.jpg

“从师范学院这个角度来讲,就是培养的老师都能够投入到融合教育这个过程中去,希望每个师范生都能掌握一两类融合教育的技能,毕业之后能够融入普通学校的融合教育项目中,能够愉快胜任所在学校的融合教育项目工作,掌握十类特殊学生的大体状况,去帮助他们。”陆振华说。

优秀的工作成果一步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家长的肯定,并赢得了省内外特教同行的不断点赞。49年的坚守,陆振华以科学的精神、专业的追求、热忱的爱心,出版了《聋人手语500句》《随班就读的教学与管理》《特教园地耕耘录》《聋童康复之路》《天天特教》《特殊学校语文教学100法》《实用手语2000》《残疾人幸福之路》《随班就读管理和特教班建设》《融合教育常熟模式》等10部特殊教育专著。他出版的第一本书是《聋人手语500句》,把全国范围特别是常熟地区的手语一个个汇集图案,并注明怎么去表述出来。在编写这本书的三年时间里,不管酷暑与严冬,他都没有停下。一笔一划间,他潜心研究、不断修正,到底手语图案怎样画、语句怎样表述,才能让他牵挂的特殊孩子看懂弄通。

1995年他为张家港一位22岁的聋人利用星期日连续3年送教上门,帮助他学会说话并建立了美满的家庭。现在,发展到全市教育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小桔灯’行动”,他依然持之以恒地进行着送教服务。去年开始,他还在家中用远程教育的方式每天两次,为交流障碍特殊儿童进行视频指导。

他多次被评为常熟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198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特殊教育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苏州首届“助残十佳”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志愿者。1984年任常熟聋哑学校副校长;2000年被评为省首届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并担任苏州市特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2006年担任常熟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退休后担任顾问并继续主持特教指导中心日常工作。他虽然办理退休手续多年,但仍像在职教师一样,每天至少走访两所学校,晚上常在网上解答教师、家长提出的问题,节假日还忙于接待家长来访和做好个案研究工作。

2018年荣获全国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后,他工作干劲不减、管理工作精细、奋斗目标更明——让每一个残障儿童少年接受良好的教育而奉献终身!

6.jpg

在喜迎建党100周年之际,陆振华寄语我校在校生:“作为常理工学子,不管是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类,持久地去摸索研究,肯定会有好收获。不管是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要了解当代教育的需要,了解学生、家长、社会需要什么,要到社会实践中去了解,才能跟上社会的步伐。” 他对大学生党员的嘱托是:身处大好时代,肩负光荣使命,付出总有回报,平凡铸就伟大。

(戴晓煜、远航/供稿 张云霞/审核 不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