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彧:逆袭上岸的“挑战杯”银奖获得者
2023年12月11日09时08分    阅读:21152
供稿单位 / 材料工程学院

【人物小传】王彧,男,汉族,中共党员,2001年1月出生,江苏太仓人,常熟理工学院材料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曾任材料191班班长、2019级年级负责人。曾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第十二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常熟理工学院2023年“科技之星”、一等奖学金、先锋奖学金、三爱富企业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主持2022年度省级创新创业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篇,申请专利4项。

备赛练习.jpg

“越努力,越幸运。”这是王彧自考研备考、“挑战杯”备赛以来,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王彧在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银奖、顺利被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可以说是竞赛成就考研、考研成就竞赛。

确立远方的一个点

“未来这么遥远,我该走向哪里?”刚入学的王彧和无数懵懂新生一样,发出了对自己未来规划的疑问。寒窗苦读十二载,自以为天地乾坤都是展现的舞台。不曾想,在高考中追逐的风,步入大学后吹向了更远的地方。

王彧,主打一个不信邪。他将心中的迷惘压下,加入院学生会、担任班长、成为年级负责人,积极地将自己投身大学生活,在感受中摸索未来的道路。

在学生会外联部任职期间,他广交好友,接触前辈和老师,无论是完成部门的任务还是做老师的帮手,亦或是开展团体活动,王彧都以一份真诚换一份真心。交流中,他得知材料专业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内容: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而本科学习相对广泛和浅显,于是他决定考研,经过自身的学习钻研,成为一名制造神奇材料的人。

“选择大于努力。”王彧这样说道。于他而言,选择的不仅仅是学习的专业,更是他对自己人生方向的把握,并非随波逐流,而是确定一个点,向远方进发。

个人照片.png

在迷茫中坚定自己的路

在决定全心备战考研不久后的三月份,导师的一通电话打断了王彧的计划。导师希望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冲刺当年的挑战杯大赛,而这样,无疑会严重影响到考研的准备,王彧倍感压力。

但这种情绪并没有阻挡他前行的脚步,在短暂迷茫后,他决定将比赛准备与考研复习同时进行。康德曾说过,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而这句话也成为了王彧坚持的理由。他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与时间赛跑,每周的工作时间大于60个小时,在学习网课的同时,认真准备比赛事宜,周而复始。“在这期间,踏踏实实的60个小时却也还是不够用。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下,如果我不能突破自己,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那么对于自己的青春答卷也终将无法完满书写。”王彧这样说道。

被精心浇灌的种子最终长成了参天大树,在取得骄人成绩之后的演讲中,王彧将自己的考研之路娓娓道来,路途中他遭受的心酸苦楚不过只言片语,而他展现出来的自信姿态就是最好的答卷。

赛前教师指导.jpg

越努力 越幸运

当被问到所遇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王彧这样说道:“我认为最大的困难就是前途迷茫,尤其是未知的决赛时间以及对自己复习进度的不肯定,当每天的学习任务被琐事耽搁时,就会感觉很焦虑。”失眠到半夜,是常有的事。而面对这些,王彧总能很快重振旗鼓,重新向着这场名为“心理战”的奋斗之路前进。

主动思考,将生活里的碎片化时间也投入到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中,并规定自己每周的学习量,是他增加对备考掌控感和成就感的最好方法。“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就像健身一样,经历肌肉断裂又重组的过程,随之我的压力也会慢慢减少。”在无数次跌倒与爬起后,他总结出了经验之谈。

乘风破浪,终抵彼岸。谈及自己在竞赛和考研路上成功的秘诀,王彧表示,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灵活应对导师的提问。他非常感谢这一年多来的备赛经历,练就了他从容不迫的特质。他直言,只有足够努力,才会遇到幸运;披荆斩棘,才能路路通顺,能在挫折中站起,才是真正的成功。

f274be1fbb5cee5492830e42f9b6f1e.jpg

(池可心 沈斌一/供稿 谢学/审核 南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