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云:用心践行王淦昌爱国奋斗精神
2020年11月03日09时35分    阅读:30659
供稿单位 / 本站

【人物小传】杨秀云,1979年生,山东德州人,九三学社社员,博士研究生。2007年来常熟理工学院工作,现任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主任;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校企合作建设项目1项、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项目2项;出版专著1部,出版译著1部,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曾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外语微课大赛三等奖、全国笹川杯征文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苏州市级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常熟市“同心向党、诗颂祖国”诗歌比赛三等奖,校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十佳班主任、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微信图片_20201022093535.jpg

杨秀云在常熟市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诗会上朗诵“王淦昌精神”原创诗歌

今年5月28日,江苏常熟支塘三槐堂王淦昌故居内,一位长相秀气的“解说员”正在诉说一段传奇人生……当天正值中科院院士、中国核物理泰斗、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王淦昌诞辰113周年。她满怀深情地带领大家一起缅怀了王淦昌先生的生平事迹,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走近这位伟大的常熟籍院士,追寻其爱国拼搏、科学救国的人生轨迹。这位特殊的“解说员”就是常熟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九三学社社员杨秀云。

致敬楷模:弘扬王淦昌爱国奋斗精神

“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王淦昌

1933年12月,王淦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一个只身在异国他乡的热血青年,无时不在想念和关心着远隔重洋的祖国。他惦念着灾难深重的祖国,惦念着水深火热中的祖国亲人。当时,有的教授想挽留他,于是就劝他说:“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中国很落后,根本没有你所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条件,何必回去呢?”王淦昌却响亮地回答道:“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现在,我的祖国正在遭受苦难,我要回到祖国去为她服务!”铿锵的誓言,抒发了这位爱国学子的博大胸怀,也是王淦昌对祖国的“深情告白”。为了这句誓言,为了中国能造出原子弹、氢弹,为了给中国人争这口气,王淦昌“以身许国”,化名“王京”,中断与外界联系整整17年。当时,“王淦昌”这个名字被锁进了国家绝密档案柜中,同时,也被埋进了共和国的底座。有一年除夕夜,王淦昌和他的学生邓稼先在帐篷里相互敬酒,邓稼先对王淦昌说:“叫了王京同志十几年,叫一次王淦昌同志吧!”话音刚落两人抱头痛哭……

杨秀云无数次被王淦昌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所感动,而杨老师作为王淦昌爱国奋斗精神宣讲团成员,缘于2019年常熟市委统战部组织的“同心向党、诗颂祖国——常熟市统一战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那次诗会。作为诗会的前奏,统战部组织专家对统战条线各单位选送的诗歌进行了评选,杨老师创作的《78载陪伴路——“两弹元勋”王淦昌的事业后盾》获评三等奖。诗歌讲述了王淦昌伉俪的人生之路。诗会上,杨老师与九三学社社员邓国华共同深情朗诵了诗歌,她再次被王淦昌的爱国情怀所震撼。

今年,在王淦昌诞辰113周年纪念日,杨老师在王淦昌故居作了“弘扬王淦昌爱国精神”的线上宣讲。听完宣讲后,一名大学生表示:“王淦昌的一生始终践行着‘我愿以身许国’的诺言,正是这种‘以身许国’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我们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传人,更应该认真学习王淦昌的爱国、报国信念以及‘两弹一星’精神,把爱国之情、奋斗精神和奉献情怀融入自己的生命中。我们应该循着大师的足迹努力前行。”

2020年7月11日,作为王淦昌爱国奋斗精神巡回宣讲系列活动之一,在常熟市委统战部、青海原子城纪念馆的协助下,杨老师来到王淦昌工作过、奋斗过的美丽辽阔的青海,为社区党员及居民宣讲了王淦昌“两弹一星”精神。7月28日,在常熟市报本社区“七彩夏日”活动中,杨老师为青少年宣讲了王淦昌的爱国、报国事迹,当听到王淦昌立志留学报国的故事后,一位初中生表示:“我也要像王爷爷那样,学好科学知识,报效伟大祖国!”当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微信图片_20201022093541.jpg

杨秀云在青海海晏县城东社区宣讲

立足本职:教学科研齐并进

“知识在于积累,才智在于勤奋,成功在于信心。”——王淦昌

“每次听杨老师的课,我总有这样的感受,老师和学生不分彼此,杨老师用她独特的教学方法使我们克服了对一门新语言的恐惧。我觉得日语也并没有那么难学,相反充满了趣味”。日语201班的王寒说这话时眼中流露出对大学生活的满心期待。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杨秀云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承担日语专业教学工作。对于每一门课程,杨老师都能深入浅出、浅显易懂地讲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由于杨老师主持学校的教改项目“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她根据“新国标”改革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到老,活到老,知无涯,生有涯”,这是杨老师的座右铭,她也把这个人生信条言传身教给了每一位学生。杨老师将王淦昌老先生钻研的求知精神融入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引领他们探索、求知,获取真才实学。她指导的何梦妍、蔡塘等同学获得校重点资助课题立项和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杨老师也荣获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王淦昌曾说:“搞科学研究的人没有八小时工作制,我从早上一醒来就要考虑科研工作。”杨秀云从研究生阶段就开始孜孜不倦地进行元话语研究,并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作八年后,2015年,杨老师为了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报考了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她的勤奋以及前期研究成果助力她继续攀登科学研究的高峰。除教育部项目外,杨老师还主持完成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校企合作建设项目、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项目等。近年来,杨老师还在《档案与建设》(北核)、《民国研究》(CSSCI扩展版)、《日本侵华史研究》(现名《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CSSCI扩展版)、《爱产大经营论丛》(外文期刊)等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译著1部(凤凰出版社,2020年)。

微信图片_20201022093551.jpg

杨秀云参加学术研讨会

立德树人: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没有饭吃也要做实验!”——王淦昌

杨秀云作为一名班主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在思想教育方面,她以班团支部、班委为抓手,树立班级典型,为同学们建立身边的榜样。同时,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引导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杨老师动员并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双语研习讲故事能力大赛”,动员周玉芹、陈雨婷等同学积极参与外国语学院“经典译站”的日文翻译工作,使学生在比赛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疫情来袭,全民战疫。杨老师通过QQ、微信、电话等方式动员日语182班的同学们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学校、社区保持一致,做好配合疫情防控的示范和标兵。同时,杨老师主动与湖北籍的肖耀丹、王彬澶、张梦怡三位同学联系,询问情况,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并每天按时向外国语学院防控小组汇报学生动态。疫情期间,杨老师还通过班级群发送视频,向同学们介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送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基层干部、社会志愿者等的感人故事,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践案例,向同学们传播大爱精神。日语182班的王彬澶同学擅长主持,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抗疫信心,传播正能量,王彬澶发挥声音优势,录制日语版抗疫视频。视频录制过程中,杨老师帮助王彬澶反复修改日语字幕。同时,杨老师还逐字逐句修改同学们翻译的日语抗疫金句。同学们表示:“杨老师带领我们发挥专业优势,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抗疫成果,向外传递出共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坚强信心,使我们更加坚定了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

杨秀云认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在抗疫精神中汲取营养,以此来增进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从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学习生活中。

1.jpg

杨秀云在日本向小学生介绍中国文化

共筑桥梁:做中华优秀文化传播者

“活着就要工作,为人民服务,否则,活着不干活就没有意义。”——王淦昌

杨老师虽然专攻日语,但是她在学习日本社会文化的过程中,通过中日对比,不断丰富自身,形成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2012年至2013年,杨老师被外交部和常熟市政府派遣到日本,从事国际交流员工作,她在理解中日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向日本人讲述中国故事,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老师还教授日本市民汉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中国的社会、经济等,加强了日本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杨老师举办了“从恋爱、结婚、育儿理解中国”、“中日饮食文化的差异”等讲座。杨老师还受到日本国际交流协会及各地自治团体的邀请,在“世界料理教室”课堂中教授日本市民做中华料理,同家庭主妇们一起烹制各种中国传统美食。日本民众在品尝中华料理美味的同时,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当前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也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追寻九三先贤王淦昌的伟大足迹中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杨秀云说。

“杨秀云同志政治素养好,立场坚定,有良好的参政议政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言传身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她是常熟九三学社社员和我校外国语学院民主党派教师的优秀代表。”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石军如是说。

(理宣/供稿 石军/审核 不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