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虹:守护匠心,力行追梦
2021年06月30日10时07分    阅读:26236
供稿单位 / 本站

【人物小传】赵彩虹,女,1981年10月生于江苏淮安,副教授,2005年于江苏大学硕士毕业后入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期间担任科创指导教师、机电系主任、机自学院院长助理。2019年调入我校任教,担任机械工程学院非并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负责人,机甲大师R&A战队负责人,校一流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项目负责人,机械工程学院“机器人”课程群项目负责人。2020年以来,指导学生参加机器人类别竞赛达100多人次,中国机器人大赛RoboCup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获亚军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2项,江苏省机器人大赛获奖多项。

1.jpg

“我们经历的挫折是成长与蜕变的锻炼,努力、感恩、挑战、存在,做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有帮助有温暖的人,做越来越喜欢的自己”。这是赵彩虹老师与2021届毕业生共勉的话。她是机械工程学院 “匠心、力行、卓越” 院训的践行者,是R&A战队的守护者,是“人-课程-工程平台”有机融合的改革创新者。守着16年不断深化的教育初心梦想,她勇于担当、勤于创新、甘于付出、乐于奉献,真实续写着常理工的实干者风采。

一、非并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的故事

机械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工程平台对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专业交叉、平台共享、聚焦卓越”的非并行分布式培养理念,明确各专业具有“数字化设计、电气控制”的基础托底能力、专业特色鲜明的“电梯、机器人、智能制造”的系统集成与应用能力,形成以“工程任务、兴趣爱好”为驱动的“4+1”科创体验链。

2020年初疫情期间,在学院教学委员会、专业研讨等大小会议的讨论碰撞中,“4+1”科创区明确为3D创新设计区与电气控制区、系统集成的智能制造区与RoboMaster机械大师区、行业特色的电梯工程区。基于前期的考察了解,学院党委书记陈友洋找到赵彩虹交流,想把非并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交给她管理。作为教学委员会成员和多年的专业建设者,赵彩虹深知第二课堂对于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明白科创平台是成就青年教师职业梦想的的重要舞台。她接下了这一项工作,并对组织的信任与栽培表示了感谢,表达了担当的承诺。

2020年,赵彩虹与10多名青年教师共同完成了逆向测量与3D打印、电控、机甲大师、工业机器人、智能电梯等科创中心、科创加工站、学生活动空间、科创文化墙的建设方案论证与施工。在疫情压力下,她负责50多天70多人的暑期特训营的日常管理,指导学生组织完成特训营中期、结营、学风带动等3次训练营科创汇报;负责从培训到比赛长达40天,5所学院150多人参赛的首届机甲大师校内赛。2020年底,经过20多位青年教师的共同守护,70多人的科创队伍变成了150多人,约占学院在校生数12%,获国家级奖24项,完成90多项大创项目的申报、中期与结题答辩。目前,赵彩虹和15名老师正筹划负责学院第二届120多名学生暑期实践创新活动。学院每位师生深刻感受到科创氛围越来越浓,学院青年教师指导团队在院长徐本连倡导的“任务—肯干—任务”循环中体会成就教师发展的喜悦,学生们在“实践—启发—再实践”中收获自信,他们前行的步伐轻盈且坚定。“非并行”是学生成长步伐的非并行,是校企合作深度的非并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非并行,是教师职业发展的非并行,但每个参与者都是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征途的同路人。

勇于担当,助力青年教师和学生的成长蜕变,建设并管理非并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卓有成效。这是学院领导对赵彩虹的肯定。

2.jpg

二、“新工科”特色机器人课程群的故事

在以往机器人竞赛的6年指导经历和多年的专业课一线教学中,赵彩虹勤于思考、总结与创新,对机器人创新课程和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有着深刻体会。2020年1月,她申请了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人-课程-实验室”三维合一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机器人特色人才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和“新工科背景下基于ROS的智能机器人的课程研究”两项课题。2020年2月底,以《机械工程学院“强基工程”课程群建设方案》为指导,学院设计并推进了“托底-核心-特色”能力链课程群建设工作,赵彩虹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的要求并结合学院建设方案和现有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沿革基础,制作了一份“机器人课程群”建设规划,从建设理念、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课程组织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持续改进计划等方面给出了“2+2”由入门认知到高阶应用的4门课程建设方案初稿。课程群的核心课程《机器人技术基础》,打造“新工科”特色,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改革创新,秉承立德树人,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注重与当今主流前沿技术、企业需求相结合,通过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子系统详细设计、制作与测试等学习环节,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与主动性,采用项目化教学实现系统集成与作品产出,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有机融合。课程从学生科创优秀作品中选取提炼课程案例。学生经过理论知识系统学习和模块化的实践锻炼,最后在作品制作中总结汇报,进而获得专业自信。《机器人技术基础》已获批校一流课程,力争获江苏省和国家一流课程。

勤于创新,为学院和专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工科”特色机器人课程群中,赵彩虹是响当当的主角。

6.jpg

三、机甲大师R&A战队的故事

R&A,Research and Application,“研究与应用”,是机甲战队参赛的队名,也是机械工程学院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写实。学院建队目标是以这个团队协作、多线程任务、历时长、受欢迎热度极高的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为平台,将战队建设成为基于兴趣与任务驱动、项目化、老带新、可持续发展的科创团队,建设成为新工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聚集地、精英化工程师培养的样本、学风带动的榜样标杆、课程改革的实验田和机械电子的特色品牌,以期待点亮科创平台的夜晚、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赵彩虹入职后隔天向学院提出申请购买第一台加工设备——一台小型雕刻机,学院很快给予采购通过的批复,她与这支新生战队的故事就此写起。指导过3年RoboMaster的她深深知道,对于一支多任务并行、多学科技术交叉的新队伍,规范管理、制度制定、梯队建立、队员培养、技术传承的重要性。第一台官方步兵的装配成功、第一次材料BOM的制作审核、第一次中期形态视频的审核通过、第一次寒假留校的团建、第一次团队线上会议召开、第一篇机器人设计报告撰写获得高分……那一个赛季,机甲大师科创中心由一间房建设成了加工设备够用、测试场地专业、学习环境优美的机甲大师科创中心。

7.jpg

2020年那个寒假,在学校多个部门支持下,机甲战队留校完成了新队员培训和7台机器人初期形态制作。2021年4月初,第一次远征沈阳,以四强拿到单项赛成绩;4月底,对抗华东众多高校,从第一场打到最后一场,获得江苏联盟赛亚军;5月底,带着全阵容机器人奔赴杭州,2:0对抗同济大学,以十几秒5发弹丸的差距,团体二等奖止步中部赛区。这一项赛季,赵彩虹和同学们一起熬过数不清的夜,和每一个节假日、周末、寒假40多天的值守。同学们从未对当下和未来怀疑过,因为赵老师是他们的底牌。她会给他们找来他们找不到的芯片,调来调不到的摩擦轮,结构件在强烈撞击出现问题时,南京、杭州都能完成应急加工……这个赛季,老带新梯队已经形成,技术得到了完整积累,团队管理形成了可行规范,队员、平台、比赛有了更多情感联结。目前机甲大师战队共有49名队员,覆盖机械、电气、电信等7所学院。

甘于付出,为因热爱而聚的队员们守护,带领机甲大师R&A战队走向更多精彩,赵彩虹的步伐坚定而执着。

8.jpg

四、机械学子劳动家园的故事

这似乎事出偶然:2020年夏末,在学院的一次会议上讨论决定,要重视机械学子家园情怀与劳动实践教育。有位老师从家乡搬来了几个平方的草皮在五行楼种了下来。10月,赵彩虹和王超老师主动承担并出资购买翻土工具、草坪种子、肥料、浇水装置和割草机,他们带着科创中心的同学们一起翻土施肥播种浇水,用了6个多月的时间把五行楼F4-F2之间这一片蛮荒之地变成一片美丽的机械家园绿草地。同学们在劳动间会聊聊成长故事、畅想未来生活,看着毛茸茸的细牙破土而出,他们会惊喜,会体会到生命的成长与劳动的幸福。每一批种子种下去需要连续早晚浇水到发芽,长出后也需要经常浇水,冬天极冷的时候还要给绿草坪盖上草垫被子……科创大一的学生“勇敢”的接了这个长期任务,他们说这是一个光荣的传承,他们会坚持到做学长的那天。机甲大师战队有2位纺织学院女学生,她们端起调色盘,把灰白的建筑物刷出了蓝天、云海、童趣世界与怪兽,把陈旧的雨水盖上画上了笑脸、美国队长、蜘蛛侠和海绵宝宝。在不下雨的日子,经常发现每天中午12点多,每天都会有一群学生在五行楼F4门前的这一片草坪中有说有笑的劳动,有的在挑野草,有的拿着工具修修剪剪。有时候会看见学生坐在草坪边读英语、谈谈心、发发呆。花开的时候,会经常看见有路人停下脚步,拍出一幅幅好看的记忆。

乐于奉献,为了机械学子家园情怀,共同打造一片美丽的劳动实践基地,赵彩虹觉得很有意义。机械学院的学子在劳动中磨炼吃苦耐劳的精神、体验不一样的成长收获。毕业季在这里合影留念记录下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是的,机械学子在这片家园里生了根。

9.jpg

“赵彩虹同志工作积极主动、踏实认真、勤于思考、勇挑重担,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在学院科创平台管理中,她用心热情为学院师生服务,勤恳能干,责任心强;在教育教学中,她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效果好,受学生喜爱好评;在学科竞赛指导中,她经验丰富,带着学生在多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身体力行以榜样带动学院青年教师科创育人。”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友洋这样评价她。

年届不惑的赵彩虹老师有着自身独特的谦逊与自信:前15年教师生涯,起步于南航金城,南航自动化学院刘文波教授、机电学院陈富林教授言传身教,亦师亦友,培养了她“以生为本”的仁爱教育心。最近两年奋斗的经历让她深深地爱上苏州常熟、爱上常熟理工、爱上机械学院,她愿意扎根在这方田地,秉承并守护“匠心、力行、卓越”院训,引领、栽培她深爱的团队小伙伴,一起追逐“立本求真、日新致远”的美好教育梦。

10.jpg

(琪琪等/摄影 宗和/供稿 吴涛/审核 不言/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