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逸梅:探寻文学的“魔法世界”
2023年03月28日08时33分    阅读:11751
供稿单位 / 本站

【人物小传】曹逸梅,女,1987年生于湖南娄底,2015年获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常熟理工学院工作,师范学院副教授,曾任日本大阪大学常勤讲师(2017年度、2019年度)。主要研究方向为宋代诗歌、东亚汉文学、日本五山文学,从硕士期间开始十多年间,主要关注宋代禅林文学与士大夫文学、文化的互动,东亚汉字文化圈内的诗歌创作,宋代文学典范的东传。在《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另有译著《有皇帝的文学史——中国文学概说》(浅见洋二著)。

图片4_副本.png

“伦敦街边不为麻瓜所见的破釜酒吧和对角巷,是通往巫师世界的入口,一如语言、文学、艺术和思想,通往人类的心灵。”在师范学院曹逸梅老师眼中,文学艺术构筑了现实之上的一个魔法世界,可以通过它探索心灵的无限可能。

独辟蹊径的研究风格

2012年,曹逸梅进入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师从张伯伟教授,对古代诗歌充满好奇的她常常在赏析之余探寻着文学发展脉络。虽师从名家,曹逸梅却始终坚持着她的随性与独特,她善于从细节出发,以小见大地剖析文化内涵。“从大的层面去搭建研究框架、填充内容,往往让我束手无策。我喜欢在阅读中寻找研究问题。”这些细小的捕捉,旁人通常不会过多关注,但曹逸梅却能从中引发思考,并在此后的学术研究中得以延续。

博二那年,在逐卷阅读苏轼诗歌时,她偶然地注意到东坡居士不但“好吃”,还特别“喜睡”。“作为儒家士大夫,东坡昼寝时何以完全不焦虑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于是她以东坡为起点,开始从唐宋昼寝诗中观察思想文化的变迁。《午枕的伦理:昼寝诗文化内涵的唐宋转型》便是其成形之作,顺利发表在《文学遗产》(一类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上,《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全文转载,这是她第一次在古代文学顶级刊物“亮相”,也让学界认识了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博士研究生。文章通过梳理唐宋昼寝诗,探寻中唐以来,昼寝诗所代表的道德意义和生活态度的转变。

这种遵循个人兴趣的研究思路,也让曹逸梅始终着眼于探索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中唐至宋代诗歌中的南食书写及士人心态研究》便是极具此类风格的另一作品,同样发表于《文学遗产》。此篇通过考察中唐至宋代诗歌中的南食书写,探讨唐宋间士人人生理想、审美趣味及思想状态的变迁。文章耐人寻味,予以世人看待社会文化的不同视角。

“……别看有些诗歌就写互相赠送礼物,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甚至影响到整个东亚。”谈起自己的另一研究关注点,曹逸梅脸上洋溢的喜悦与内心充斥的好奇心活脱一位初入校园的少年。

兴许是这种独特的思路,反而建立起了她与同道们的学术联结,在参加学术会议时,她会不时发现“同好”,在交流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这种学术兴趣,也许从来都不是刻意的远离主流,而是一种真挚而炽热的学术追求。

图片1.png

做这个时代的“素心人”

从学生到教师,身份转变,不变的是曹逸梅坚守的初心。“一个时代,二三素心人,静静做学问。”

初到常熟,她被虞山文化所吸引。虞山文化的小众性与独特性也与她的研究风格不谋而合。其间,她曾搜集整理了大量有关虞山诗派女性诗人的诗集,但鉴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一些成果迟迟未发表,“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让这些可爱的女性诗人被大家所关注。”

文学研究就像寻找迷失在时间长河里的宝藏,长期以来,曹逸梅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的“寻宝者”,一层层将文学世界的神秘面纱揭开。《闻香:黄庭坚诗歌的鼻观世界》是曹逸梅发表在《文艺研究》(一类期刊,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上的另一著作。文章立足于黄庭坚闻香诗文本进行文艺学分析,同时结合宋代熏香文化、禅宗相关观念等进行探讨,发现了其诗歌在嗅觉书写方面的开拓性,并指出了这些诗歌的思想来源、文化内涵及其对日本五山禅林的影响。

从早期关注宋代禅林文学与士大夫文学、文化的互动,到后来对日本五山禅林文化产生兴趣,曹逸梅一直在“打通中心与边缘”观念的指引下致力于古代文学研究。“以汉字文化圈作为出发点和中心,从各种角度观察汉文化遇到不同土壤会如何生长,能更全面地了解汉文化发展面貌。”对汉文化的扎根是曹逸梅坚守的学术原则,也蕴含着她的学术理想。

图片2.png

去年3月,曹逸梅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典范的形塑:东亚图绘视野下的苏轼研究”。该课题通过对苏轼相关诗文、东亚汉文化圈中苏轼题材图绘及相关题画文本进行细读,全面而细致地解析东亚汉文化圈中苏轼题材的肖像画、故事画、诗意画以及相关题画文本,以呈现苏轼及其文学文本在东亚图绘世界中传播、阐释和重塑的具体面貌。“今年也申请了去日本访学,期望获取更多域外汉籍,充实文本研究,也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让更多人了解东亚图绘。”在曹逸梅看来,分享有趣的事物,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自己的经历是有限的,而阅读可以打开你的视野,丰富你的精神世界。”在文学天地里徜徉的曹逸梅,感受着作品带给她的愉悦,这也是她人生的一大乐趣。

从读书会到“对角巷”

曹逸梅的学术研究标新立异,教学方法也独具人文特色。教学之初,曹逸梅把她喜爱的读书会活动带到了教学中。她和同事牛庆国博士合作创立“杜甫诗歌读书会”,集结了一批热爱古代文学的学生。“杜甫诗歌读书会”借鉴曹逸梅求学时参加的读书会模式,以“一人主讲+集体阐释+整理成文”的方式开展活动。“我在其中的理想角色是一名导游,而非导师。”曹逸梅说,“老师不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新的东西。”

图片3.png

如果说“杜甫诗歌读书会”属于源自传统治学方法的日常小圈子,那么同样是与牛庆国博士合作开设的微信公众号“破釜酒吧和对角巷”,则是面向更多人的网络治学平台。平台开设“对床夜雨”“双语教室”“萍踪梦迹”“雏凤新声”等栏目,为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互动、共同探索文学世界提供了路径。“……这是一个文学专业教学互动平台,我们关注语言、文学、艺术和思想,希望借诗以群,通往魔法的世界。”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曹逸梅始终希望将科研与教学融为一体,以互动交流的方式传递并感染更多的学生,在课堂内外营造一种浓郁的学术氛围。“我常与学生讲,文学史课有它的框架和要求,需要了解如唐宋文学发展轨迹等要点,而在选修课上,我会更偏向于带领大家追求细小的东西,因为这些事物会更新你的认知,让你的世界与古人的世界相互印证。”字里行间,寄托着曹逸梅带领学生一起探秘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美好愿望。

“我的一些学术观点就是在与学生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中形成的。”曹逸梅说,“当初导师也是这样引领我不断进步的,我所做的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延续。”

(衔青/供稿 管勇 严妍/审核 南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