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外语+”推动人才培养工作驶入快车道
2020年05月29日15时34分    阅读:6218
供稿单位 / 本站

【编者的话】2020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划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从本学期开始,学校特别推出《高质量发展》专栏,宣传报道各学院、部门在对标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如何明确目标,对照差距,找准发展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并精准发力抓落实的思路与举措。

11_20180308wwyqlt.JPG

“学一个专业,会两种语言,通多种技能。”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一名同学曾如是总结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涯,这也正是外国院学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形象写照。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着眼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能力,联结多种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人才培养工作驶入快车道,加速推进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1. C+C:立足育人(Culture)中心(Centre)

“外语+思政”育人模式是外国语学院促进大学生全面高素质发展的重要实践。在“大学工”统筹下,学院提出融合“专业”与“思政”,统筹建设线上、线下学习阵地与平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亲和力。2018年,学院正式成立“经典译站”青年学习社(先后被认定为省市级学习阵地),以此作为青年大学生开展党的政治理论和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研习的主阵地,大学生用英语、日语、朝鲜语和德语等专业语言,采取理论研习、专业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双语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并参加系列主题教育与实践活动。

具体做法包括:以每年深入研习一本经典著作的模式,结合班级、院级、校级、省级信仰公开课来开展各类活动;录制微课,供师生学习使用,相继已录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导读、双语翻译配音战疫视频、双语翻译配音《习近平讲故事》等;编译“经典译站”口袋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选取相关内容进行多语种编译;设立学院微信公众号“经典译站”专栏并开设“read for you”、“经典翻译”、“译站新闻”、“双语研习《习近平用典》”、“双语研习《习近平讲故事》”等栏目。丰富的学习和活动资源,让学生在进行外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兼顾运用党的经典、研习中华优秀经典,引领大学生实现思想政治修养、外语专业能力水平的“双重”提升。

2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版)》.jpg

诵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版)》

2. N+N:着眼国家(National)需求(Needs)

外国语学院从专业的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以及教研工作都紧密契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跟人才需求趋势,对标行业人才标准,力求融入地方业界,培养优秀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其中,科学研究是专业发展的推进剂,学院充分发挥外语优势,以“外语+”理念为引领,鼓励教师在语言学、文学和翻译等传统研究领域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从符号学、国别和区域研究、比较文学研究和跨文化研究、行业研究等领域寻找新的科研增长点,以及从外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法律等研究领域涉猎研究创新点,同时鼓励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创新开发高质量研究成果,促进学院的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搭台,练好本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引领作用和研究阵地作用,搭建学术沙龙研究平台,安排学术专题报告,讨论研究方法、学术动态、论文发表、项目申报;二是盯人,培养骨干。紧盯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培养学术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发挥学术研究带头作用,提高青年教师研究能力,杜绝零贡献;三是育项,精准辅导。培育教育部和国家社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组织教师提早确定研究目标,及时进行专业指导、检查辅导、外审斧正等工作;四是加强外联,积极服务。对于横向项目,则动员人人参与,力所能及地展开横向合作。

14德语专业学生赴德资企业调研人才需求.jpg

德语专业学生赴德资企业调研人才需求

3. M+M:拓联多重(Multiple)专业(Major)

在现有的英语、英语(师范)、德语、日语、朝鲜语五个本科专业和大学外语部的设置基础上,外国语学院持续推进“外语+”并同时拓展“+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本科外语人才的需求。

外语专业方面,以外语为基础,以师范、商务、翻译、二外为特色,打造“外语+师范”、“外语+商务”、“外语+翻译”、“外语+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做强“英语+师范”模式,凝练学院在英语(师范)专业上的特色,挖掘教师的能动性,增强师范类课程,拓展教育实习基地,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做实“外语+商务”模式,根据商务流程,科学设置课程,发挥各类实习和就业基地在育人中的作用,加大力度开发校企合作类课程;做精“外语+翻译”模式,发挥各类翻译竞赛在引领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师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常熟市外事翻译基地的优势,通过社会服务提升学生语言翻译服务能力,扩大社会影响;做足“外语+外语”模式,充分发挥学院多语种优势,扩充学生的语言储备,打造多语种人才;探索“日语+师范”模式,应对省内对日语教师需求的增加,尝试拓展“日语+师范”培养方向。

大学外语部方面,与其他学院紧密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外语需求,按照“专业+外语”的思路,制定特色鲜明、专业明确的专门用途外语课程,为各学院专业提供语言服务。同时,在继续开设雅思、托福等服务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专业外语课程服务团队,服务指定学院,储备开设日语能力考试、“德福”考试(TestDaF)等课程,以期进一步服务于学校国际化办学方针。

201807021530521303820384.jpg

用外语讲成语典故

4. T+T:勇于超越(Transcend)师资(Teachers)

应用型外语本科专门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湛的语言能力、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能力,还应该具备相关行业的语言应用能力、实践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外语+”型的外语师资力量,更需要不断自我超越,在具备高超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拥有相关行业的实践技能。

实现师资力量的超越,外国语学院注重从引人、进人、青年教师培养、校企合作等几个方面积极探索应用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入机制上,统筹各个专业之间的人员配比,将比较紧张的招聘指标放到生师比较大且契合学校发展定位的专业。例如英语师范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同时申请教育硕士点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标,因此学院着重招聘师范院校毕业的博士生或具有中学教育经验的博士生。学院大力鼓励青年教师走出去,一是促动年轻教师主动向应用型师资转型,先后派遣青年教师赴中学和企事业单位研修,体验中学英语教学以及外语专业应用服务的实践和规律;再是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出国进修访学,拓展“外语+”师资的国际化视野。学院还积极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以名誉讲师、客座教师等方式软聘请具有丰富相关行业经验的专家、教授来院讲学,如定期开展卓越教师讲堂等。学院还拥有一支近30人的中学英语兼职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高管担任兼职讲师,为非师范方向学生早日融入业界做好准备。

举办卓越教师讲堂.jpg

举办卓越教师讲堂

(张良林/供稿 吴涛/审核 志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