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2020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谋划的关键之年,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学校特别推出《高质量发展》专栏,宣传报道各学院、部门在对标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如何明确目标,对照差距,找准发展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并精准发力抓落实的思路与举措。
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届毕业生迎来一个不同寻常的就业季,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克服不利影响,通过积极“创建”大学生就业意向库、优质用人单位库,“创设”学校及学院领导企业行等就业市场拓展工作机制,“创新”线上线下联合招聘方式等,强调在做好就业资源“数据化”储备、就业市场“多维化”拓展、就业信息“垂直化”传递三个方面下功夫,精准服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上半年以来,我校就业率数据不断向好,据统计,5月8日为16.69%,6月12日为66.93%,至8月30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已达83.76%,在全省本科高校中处于就业签约率第一方阵。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用实践证明了我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系列行动举措的扎实有效,更为学校对标高质量就业考核指标要求,进一步改进、完善相关措施,持续推动学校高质量就业工作开展打下意义深远的基础。
一、就业资源“数据化”储备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一位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何把就业服务工作做实做细,让每一位毕业生在经过四年的努力后都能找到与自身能力相匹配并具有发展前景的职业岗位,是我校在推进实现高质量就业工作中最为关注的“着力点”,也是提升企事业单位、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的“对标点”。为此,学校在详细的咨询调研、信息搜集基础上,于2018年开始着手创建毕业生就业意向库、优质用人单位库两个数据库,主动并提前为后续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好资源储备。
1.毕业生就业意向库。学校为帮助毕业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开设一系列职业指导课程、举办职业教育讲座及竞赛以及进行大学生创业培训等活动的同时,每年于大三年级下学期开始针对准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构建信息数据库。具体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合各二级学院,认真梳理毕业生的个人特点、专业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等相关信息,分门别类收纳建库,作为进一步开展深入指导、精准帮扶的数据依据。
2.优质用人单位库。学校走访地方经信委等部门,并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毕业生就业需求等设定标准,遴选了一批优质的地方企业信息,建成优质用人单位库。目前,该信息数据库已收集到苏州地区上市公司85家,常熟非上市公司1708家,其中500人以上规模的312家,库中项目内容包括公司名称、主营业务、企业人事负责人(联系人)及电话、营业收入、员工人数等信息。
就业意向库中收集到的毕业生大数据,使得学校面对不同职业发展方向以及考研、出国等其他毕业去向的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更具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更合理、高效的配置各种帮扶资源;用人单位库的建立,则克服了之前学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零散、临时的互动关系,进而形成起校企间长期、稳定的联系纽带,同时更成为学校举办各种行业类或区域类专场招聘会的强大数据支撑。两个数据库的构建与配合使用,从就业市场的供、需两个方面为学校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了资源储备。
二、就业市场“多维化”拓展
为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我校全员参与,主动出击,探索创设了包括“月末领导企业行”、“企业人事经理校园行”、“学生代表企业行”等一系列就业市场拓展工作机制,通过加强校企之间的多维互动,增加毕业生求职与企事业单位岗位供给间的匹配度,最大程度满足毕业生职业发展意愿,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1.实施月末领导企业行。学校协调组织校领导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赴企事业单位调研交流,通过在就业市场一线的走访,详细了解当前形势下各类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用人标准,同时相应地向行业龙头和骨干企业推荐符合需求的优秀毕业生,直接促进毕业生就业。据统计,2019年全年,学校组织开展的二级学院领导企业行即达30余次。
2.邀请人事经理校园行。与组织校领导及学院负责人进企业交流同步,学校还不定期邀请知名企业的人事经理等负责人进校,与我校就业工作专兼职教师开展交流,共同探讨校企人才合作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且邀请其担任校内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的评委等,通过现身说法介绍企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及用人需求等,为毕业生直接作就创业指导。
3.组织学生代表企业行。学校还组织学生代表深入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以及面试等,让毕业生直面就业市场一线,更真切了解当前形势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和用人标准,深化毕业生关于就业环境、岗位需求的认识,便于其更充分地做好就业准备。疫情特殊时期,学校仍然坚持组织专车送毕业生进企业参加现场面试会,做到疫情防控、服务就业两不误,有力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随着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多维互动工作机制的推进实施,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形式相应开展。有学院组建“招聘信息突击组”,院领导、系主任、毕业班班主任、就业辅导员等都参与进来,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并向毕业生推荐;有学院积极邀请企业参与调查问卷,充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向毕业生作定点推荐等。一系列举措均以精准帮扶为指导原则,强调“一人一策”的个性化服务,尽全力为毕业生推荐最符合其个人特点的岗位,加强人才与岗位的匹配度。
三、就业信息“垂直化”传递
疫情冲击下,传统的线下招聘方式受到很大限制,同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首先体现在其开展形式的固化不灵活,其次体现在其工作运行机制下就业信息传递的低效与凌乱。与此同时,线上招聘的作用日益凸显,我校综合考量当下形势以及未来线上线下招聘并行的发展趋势,创新线上线下联合招聘方式,建设完善就业信息网,以更细致的服务促成就业信息从线上到线下、从用人单位到毕业生的垂直传递。
1.线上线下联动招聘。疫情发生前,我校举办了“百校联动”春、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校园专场招聘会、常熟高新区高质量企业专场招聘会、昆山专场招聘会、江阴专场招聘会以及中国电信江苏公司、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宣讲会等各种类型的招聘会;疫情发生后,学校立即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招聘工作,充分发挥线上“云端”招聘的特点,尽最大努力协调疫情形势下的人才供需节奏。年初以来,学校举办的各类线上“云招聘”活动达到15场,参与企事业单位累计超过900家,提供可投递职位4万余个,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平台,提供了更广泛的就业机会。
2.就业信息网全覆盖 。学校持续完善就业信息网,结合校内就业指导教师群、毕业生就业委员群以及各二级学院班级群、毕业生群等QQ群或微信群平台,构建起交互式数字化多媒体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就业指导中心率先加强就业信息梳理力度,为每一个招聘岗位做好标注,汇总发布给专业相匹配的二级学院;各学院则在毕业生就业意向库及有关毕业生就业情况摸排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岗位信息进一步细化分类,匹配到每一个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通过确保信息“垂直化”发布,实现每条就业信息的精准投递,大幅度提升毕业生的应聘求职效率。
疫情期间为毕业生邮寄推荐表、协议书等材料
通过“创建”双库汇聚就业资源,“创设”工作机制拓展就业市场,“创新”线上线下联合方式传递就业信息,我校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具有“数据化”、“多维化”、“垂直化”特点的全面协调的就业工作联动体系,并力求今后不断改进、完善,以日益精准的服务保障毕业生实现充分以及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