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千帆一道带风清,奋楫逐浪天地阔
2023年10月16日08时00分    阅读:16780

【人物小传】刘燕,女,1964年出生,山东人,汉族,九三学社成员,江苏省第十三届省大代表,国家级教学名师,主持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0年进入我校工作,现为常熟理工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教授。从事高校教学工作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国家级核心刊物和省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6项,教改项目10多项;主编或参编教材6部,其负责完成的《发电厂电气部分》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相关项目获省教学成果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获评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机械科技进步奖1项。

1.JPG

传承九三精神,担当教育使命

2010年,刘燕的九三学社社员关系转到了常熟。当时,九三学社常熟小组的人数不多,且以年龄较大的同志为主。有从水利部退休回常熟家乡的老同志,有从安徽退休返常的工程师,在常熟退休的医生,我校也有几位教师加入。无论年龄大小、来自何处,他们都注重自我学习提升,特别关心社会发展,从老一辈社员的身上,刘燕感受到了鲜明的、独特的知识分子那种“爱国、民主、科学”精神。同年,我校成立了九三学社常熟支社常熟理工学院高教组,社员人数逐步发展到了如今的16人,而这种精神,在我校社员教师们身上得以传承发扬。

“我愿以身许国!”这是“两弹元勋”、常熟籍九三学社先贤王淦昌气壮山河的誓言。在特殊年代,王淦昌隐姓埋名到荒无人烟的戈壁,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近两年,学校统战部牵头九三学社组织的相关学习调研交流,让刘燕更近距离、更深入地学习了“王淦昌精神”。她认为,王淦昌的爱国情怀、清风峻节、人格魅力和终身保持求学的精神,不仅影响了九三学社的每一位成员,更是所有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并不是每个人都惊天动地、可歌可泣,但是立足岗位、求真务实,传承发扬好先辈们‘爱国、民主、科学’的精神,为学校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我认为这就是对党派最好的贡献。”

刘燕是这样想的、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

2.jpg

发挥代表作用,同心共谱新篇

2017年,刘燕当选江苏省第十三届省人大代表。在任期五年间,她奔赴于杭州、昆山、常熟等地,深入法院、车间、田头,开始进一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切民意民情,聚焦教育相关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大学和企业各方的资源及优势,将产学研合作真正转化为内在需求,她提出了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提升产学研合作效率”的建议,对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及创新驱动产生的效能将带来积极影响;针对高等学校重研轻教的评价体系、重量轻质的评价标准,她提出“高等学校改革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她还多次参与苏州其他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和建议。这些议案和建议相继得到了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与重视,有的被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确定为重点督办。“我十分珍惜召开人代会的机会,我会积极履行人大代表义务,行使人大代表权利,努力把为人民办实事、谋利益作为履行代表职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刘燕把这段话郑重地写在履职报告中。

在某次省人代会苏州代表团分组讨论期间,刘燕提出了我校更名“苏州工学院”的话题。她从地区产业发展趋势、区域名称影响力、校地发展紧密度、人才引进与学生培养等多个方面做了详细而生动的说明介绍,苏州市相关领导、与会代表们在会上纷纷表达了对我校更名提议的肯定与支持。紧紧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刘燕一直在努力画好“同心圆”。

1右起:刘燕(课程负责人)、杨浩东、鲁明丽、吕庭、胡松.jpg

右起:刘燕、杨浩东、鲁明丽、吕庭、胡松

创新教育理念,打造一流课程

“我觉得上好一堂课,已经不能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站在讲台从头讲到完。尤其像大学工科的课程,在新工科教育的大背景下,要融入产教融合的项目,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用好真实案例教学、翻转课堂、仿真实践等形式手段。”刘燕围绕一流课程建设介绍自己的课程教学理念、做法和成效。“为什么220V电压进入手机充电器后转变为5V?为什么我们的充电器做得越来越小?”她用手机充电器作为引入,讲解正激电路和反激电路原理,迅速抓住了学生们的兴趣点。

采用课前线上任务驱动自学、课中线下翻转课堂、课后巩固复习实践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将我国±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示范工程、电力电子器件发展史中的工匠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切入点,组建课程教授者、前沿研究者、实践拓展者等交叉学科成员团队……在课程发展十多年历程中,刘燕团队植根于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一线,从事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2023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刘燕教授团队(团队成员:杨浩东、鲁明丽、吕庭、胡松)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4.JPG

“为了做好教科研工作,刘燕经常深入当地电力生产企业、电网企业、大中型用电企业与电气装备制造行业,了解行业发展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了解学生跨学科融会贯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科基础知识要求。她提出了许多专业建设改革的思路、方法、实现路径,为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为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了智慧和力量。”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刘继承教授这样评价。

(吴涛/供稿 钱斌/审核 南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