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第15版
http://newspaper.xhby.net/?act=article&aid=1254009&layountIndex=14&date=20231024&siteID=2&id=1
大学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主力军,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化统筹部署,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提供了推进保证,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常熟理工学院扎根苏州,树立“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立足“三位一体”扎实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围绕“三位一体”积极优化办学治校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者之间协同作用和整体效能,积极推进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
树立“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
“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核心在于深刻认识人才是最大、最关键的变量,人才是教育和科技的实践主体,支撑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育人中心任务;内涵要义在于强化以人为本、以教为先、以创为源,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形成耦合互动和正反馈闭环,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对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牵引作用。应用型大学要实现办学层次突破、要与地方融合发展、要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基础是人才、核心是人才。因此,学校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优势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相融合、人才队伍建设与苏州人才战略相融合、科技创新服务与地方企业需求相融合。一方面,实施分类指导、分层担当、全面考核、精准引进的育人策略,进一步扩大专任教师规模;建立特聘教授制度,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围绕省级重点学科、省级平台和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需求,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引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新教师成长计划、骨干教师发展计划、卓越教师培育计划、中青年教师国(境)外研修计划实施及“教学名师”培养工作,依托名师论坛、学术沙龙、教师工作坊等平台,开展能力培训和技能竞赛。通过“科技镇长团”“科技副总”“企业研修”等锻炼一批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师双能型”师资。
立足“三位一体”扎实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面对传统办学模式中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系统谋划不足、协同联动不强、潜能激发不够等现实问题,要一体推动组织模式、行为方式、激励评价机制等实现整体性变革,为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学校以“申硕”为抓手和动力源,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技创新、“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凝聚在一起。学校认识到教育在科技及人才事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依托,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综合改革,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坚持“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理念。在专业建设上,更加注重需求导向,更加注重跨界交叉,更加注重融合共生。在结构优化上,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产业布局,摒弃求大求全的老旧思路,升级改造一批传统专业,全新打造一批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新兴专业。同时,学校坚持以科研推动和反哺教育的发展以及人才的成长,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区域产业集群为服务对象,加强面向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和前沿应用技术交叉领域的统筹推进,建立学科交叉融合资助机制和资源配置模式,提升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急需的能力与力度,健全产学研用一体化科技服务体系,勇做应用型科研排头兵。
围绕“三位一体”积极优化办学治校环境
充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是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沃土,也是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的最佳环境。要通过高水平的教育治理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优势落实到办学治校各领域各方面,不断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内涵发展、综合提质。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提升二级党组织政治功能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其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推动。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支撑学院的脊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大学内部文化治理的核心与主题。因此,学校以教育评价改革增效,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与晋升和人才考核机制,不断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弘扬师范教育良好教风学风,加强机关作风,以年度考核改革牵引管理体制改革、保障机制改革,大力营造健康而有活力的办学生态。同时,学校努力为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外部资源,实现教育与社会的价值共生。学校面向产业布局优化科研创新团队,以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坚持“把人才送到企业一线,把研究搬进生产车间”。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在全校范围按照教师专业领域、技术特长、个人意向对接产业企业,先后组建“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农业现代化+”等70多个“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科研创新团队。学校通过选派青年博士赴企业和地方挂职,在扩大科技服务领域、拓展科技服务形式、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作者为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王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