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烨飞:聚智搭平台 产业育能人
2024年06月06日10时10分    阅读:10485

【人物小传】龚烨飞,男,1982年1月生,江苏昆山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江苏省双创博士。2020年3月进入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工作。入校前曾先后担任昆山华恒机器人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苏州博众精工股份有限公司机器视觉研发部产品经理,苏州中德睿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等职务;先后获得昆山开发区专利成果转换一等奖,昆山十大杰出青年,江苏省“百大”好青年等荣誉称号。2021年,荣获常熟理工学院第六届“教坛新秀”汇课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多次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一、二等奖,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一等奖;承担江苏省产学研项目1项,申请发明专利9项并授权4项,企业横向委托经费到账超过300万元。

1.jpg

2020年3月,龚烨飞进入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工作。作为曾经在苏州自动化行业工作了近10年的工科博士,虽然在企业获得过不少荣誉,锻炼出了过硬的产品研发能力,但是再次又回到高校,带着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他一头扎进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开始了高校的产学研之行,培养应用型人才之旅。

紧扣产教融合,推进产业学院建设

十几年的企业工作经历让龚烨飞天然地具备了校企双重属性,入校不久,他就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结下缘分。2020年初,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刚建立,一切都属于探索开始中,因此入校后他遇到的第一项正式的教学任务,就是承担起产业学院专业课“工业以太网”的建课。因为当时工业以太网相关的现成教学资料实在太少,在花了半年时间,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借助自己以往对于这项工业技术的一些专业认知,他顺利完成了该课程的教授,并获得教师同行和学生的好评。在学校第六届教坛新秀汇课比赛中,他以此为背景参赛并获得一等奖。

从第一门课开始,龚烨飞陆续又完成了5门新专业课程的建立。基于产教融合的学校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他注重将自己的产业经验通过思政、案例等相关方式引入教学,包括相关技术的产业背景、产业政策、行业岗位,代表性企业等等。他总是帮助同学们尽早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建立起综合性的关联,给学生们除了知识技能方面外的其他产业方面经验分享。

P2龚老师带领学生进入新型工业机器人公司进行实习_副本.jpg

“龚老师不仅是教我们知识技能的老师,还是能让我们快速熟悉并进入产业的一位‘通行证发证人’。”产业学院的学生大都这样评价他。当前产业发展迅速,传统行业的就业逐渐饱和,因此他特别选择了近些年发展快速且处于红利期的机器视觉行业作为突破口,为产业学院毕业生打开了一个新的高质量就业新通道。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机器视觉领军企业,他将该企业的产品应用技术引入了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课程,进一步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通道,首批安排了4名学生进入海康机器人实习。在此期间,龚老师主动与实习生、公司建立闭环式的沟通协调通道,最终2位同学拿到了实习转正的offer,这也是该企业首次录用我校毕业生。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包括帮助同学们介绍进入包括多家机器视觉、复合移动机器人、工业数字化等多家新型工业自动化企业实习甚至就业,助力2023届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100%,2024届产业学院高质量就业等等。

打造科研平台,推进技术研究院建设

龚烨飞通过科技副总与江苏省产学研项目与企业积极展开校企合作,研发了针对新能源电池盒的工业机器人焊缝铣削视觉导引等新技术,获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并将其用于企业现场的生产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了摆脱以往“小农式”的科研方式,积极打造现代工业式的科研方式,他根据学院安排,承担起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平台的建设与打造。

P3龚老师在指导机器人工程系学生参与企业比赛课题_副本.jpg

经过建设方案设计、论证以及招标等程序,他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建设工作,随后迅速组织骨干老师、研究生、本科生熟悉整个平台,特别是指导一批2019级8名本科生以该平台为基础,第一次顺利完成包括工业机器人上下料、工业AGV物流,复合移动机器人智能抓取,工业机器人焊接、磨削、喷涂以及质检等全工艺链的智能制造系统升级实现,完成了团队化的本科毕业设计,不但极大的锻炼了学生个人能力,也获得包括毕业论文重点资助课题团队项目的立项与验收,校优秀毕业论文,发明专利授权以及整个平台系统的技术方案与资料积累等成果。

平台的工作得到了认可。省委、苏州市委,省教育厅等领导先后实地考察了该平台的建设情况。2023年10月,平台获批成立了“江苏省工业机器人复杂工艺智慧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随后,他开始进一步梳理出了机器人生产系统工艺数字化、复杂制造工艺特征高精度多维多源感知、机器人复杂工艺智慧化规划控制3个研究方向,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平台建设,积极推进苏州市重点实验室相关申报工作。

P4龚老师在给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涌介绍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_副本.jpg

推动双院融合,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2024年,龚烨飞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产业学院”和“技术研究院”双院融合上。双院融合在本质上就是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没有好的融合就会出现矛盾,会出现教师重科研轻教学,使得师生关系呆板与疏远。通过厘清两院关系,他建立起了产业学院“三大专业课程群”与技术研究院“三大技术研究方向”直接关联,根据整体融合目标的要求与产业学院老师各自的特点,安排师生在双院的融合架构下的位置与工作侧重,做到了教学和科研1+1>2的总体效果。

在双院扩大融合成果、推动学生相关培养成长方面,他也逐渐获得了正面的效果反馈。例如,机器人工程系的陆金晶和张曹鹏两位三年级同学的目标是向往机器视觉方面发展,龚老师让他们进入双院融合下的本科生机器视觉创新实验室。他们通过实验室的体系与资源,快速掌握了以海康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视觉应用技能,参加了海康机器人启智杯全国机器视觉比赛2D比赛项目,最终以第一和第二的排名拿到了offer。

P5龚老师带领本科毕设团队完成智能制造技术平台系统建设_副本.jpg

时间回到2019年12月,龚烨飞在参加学校人才引进面试时,副校长徐惠钢(时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提的一个问题让他记忆犹新。“你在产业里发展的也不错,来学校主要是想做什么呢?”龚老师回答道:“我想做好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为校企共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入职三年多,龚烨飞老师一直在践行着当时的回答:从产业中来,做好产教融合,助推学生与技术走向产业,为地方经济智能制造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建设添砖加瓦。

(吴涛/摄影 不言/供稿 吴涛/审核 知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