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伴”辅导员工作室(一百期)开展素质拓展特色项目“虞山篆刻”非遗课堂
2024年10月30日14时33分    阅读:170
供稿单位 / 外国语学院

篆刻如诗,在石面上书写灵动的篇章;非遗似画,展露出绚丽多彩的文化画卷。10月29日下午三点半,“三点伴”辅导员工作室在乐之厅开展素质拓展特色项目“虞山篆刻”非遗课堂,特邀虞山篆刻非遗传承人、虞山印社社长吴苇老师与外国语学院学子们共同领略篆刻之美。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非遗课堂是“三点伴”辅导员工作室的第一百期活动,非常具有纪念意义。

篆刻艺术,韵味无穷;相逢一刻,心灵触动。活动伊始,吴苇从篆刻简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熟、虞山印派鼻祖林皋、虞山印派标杆赵古泥等方面向老师与同学们介绍了篆刻的璀璨历史与技艺方法。吴苇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瞿秋白亲自镌刻的“秋之白华”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先生曾专程来常熟举办个展和篆刻讲座,并刻赠“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印等,将“篆刻七美”娓娓道来,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非遗篆刻文化的学习兴趣。

为使同学们能切身体会篆刻艺术的魅力,吴苇带领同学们拿起石料,提起刻刀,凝神静气,精心打磨。当刻刀缓缓落下,如同一位舞者轻盈地踏上舞台;刻刀在印石上游走,宛如灵动的画笔在画卷上挥洒。所有人的手指都灵活地转动着印石,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演绎着无尽的精彩。同学们的眼神都专注而坚定,随着刻刀的舞动,印石逐渐绽放出了篆刻者用心灵与技艺铸就的艺术之花。老师微微俯身,欣赏着同学们的美丽画卷,手把手地进行了悉心的指导,为篆刻作品锦上添花。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吉”、“楽”、“福”等字样跃然呈现,印石渐渐显露出它的艺术魅力,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传承着千年的文化。来自英师243班的桂俊龙感慨道:“此次非遗课堂意义非凡,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传统非遗文化篆刻的独特魅力,更让我体会到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对于中华非遗文化的热爱。”
精雕篆刻彰传统,力护非遗继未来。此次活动,培育了同学们守护传统非遗技艺与文化的意识,有利于传承文化根脉,丰富文化内涵,将历史记忆与文人情怀进行承载。学校是非遗文化传承的沃土,外国语学院致力于推动通识教育体系更完善,让学生视野更开阔,营造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外国语学院素质拓展特色项目课堂依托常熟理工学院“三点伴”辅导员工作室平台,在“大思政”格局下聚焦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进行精准化设计,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通过项目课程化将专业通识与非技术能力要求融合,将实践环节与素质拓展能力导向活动类模块活动对应,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帮助学生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审美情趣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职业发展赋能。

图片2.png

图片3.png

(外国语学院/摄影 廖天茨 薛玉星/供稿 郭银亚/审核 明月/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