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上午,学校在知新楼三楼会议室召开深化产教融合工作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惠钢出席会议,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科技产业处负责人,各二级学院院长、学工副书记、教学副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处长潘启勇主持。
徐惠钢作了题为“产教融合的目的、任务及当前要求”专题报告。报告中,他详细阐述了产教融合的内涵价值以及当前的实施路径。徐惠钢强调,产教融合不仅是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功国际经验,也是高质量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产教融合,学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徐惠钢指出,在具体实施方面,学校采取了多项创新措施,将产业元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实习、毕业设计到课程设置等多个环节,都与企业紧密合作。在实习环节,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确保实习内容与专业密切相关,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毕业设计课题也来源于企业的工程实践项目,学生在企业导师和学校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项目。学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课程的建设通过对行业案例的逆向解构,将专业理论与创新要素融入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融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校还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计,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能获得行业认可的证书。此外,学校还注重实验室建设和学科竞赛的产教融合,通过邀请企业参与实验室的建设,提供资金、设备和技术支持,使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更加符合产业需求。在学科竞赛方面,企业为竞赛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支持和设备提供。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为企业培养了更多符合需求的人才。
就做好2025年产教融合工作,徐惠钢强调,一要抓好融合式工程实习(与就业毕业一体的工程实习)。大一时期通过行业认知培养专业认知能力;大二通过工程认识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大三通过工程实践培养专业综合能力;大四通过企业课程模块、专业综合性工程实践、毕业设计等培养专业工程能力。二要重点抓好面向实际需求的创新活动,由企业主导,面向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及相关指导老师发布实际需求或创意;学生自主组队,可邀请指导教师加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提出方案,并进行项目答辩;指导教师与企业导师团队共同把关遴选优秀项目,按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立项资助,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自主研究,研究期间设有中期汇报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支持和督促。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可以作为创新训练项目申报国家级、省级立项、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及双创竞赛项目参与比赛。以产教融合中心为基地,从东南校区各学院开始试点,轮流每月组织相关活动。创新创业学院负责推动整个创新活动计划的实施。
当下,学校的产教融合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探索更多创新的产教融合模式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