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校友胡旭晖率中国科研团队首获全球仿生奥运会上肢假肢组别冠军
2024年11月02日21时08分    阅读:12189

1.jpg

胡旭晖(右三)

瑞士时间10月26日15时11分,北京时间21时11分,在瑞士苏黎世出征“CYBATHLON2024”,即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竞赛(又称“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的青年中国科研团队和参赛选手徐敏,经过预赛、决赛两天三轮紧张激烈、扣人心弦的比赛,最终以90分摘得“上肢义肢”组冠军,中国科研团队研发的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打破了往届假肢组均为纯机械式假肢,成为本届大赛中唯一能够完成所有比赛任务最终夺冠的团队,创造中国科研团队在全球顶级科技助残赛中最好成绩,展现了人机共融“中国智造”辅助技术具有问鼎世界一流、攀登全球顶峰的综合实力。值得欣喜的是,率团出征“CYBATHLON2024”的是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博士后、我校2016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校友胡旭晖博士,首次代表中国科研团队在与来自欧美、日韩等世界一流科研团队同台竞技中胜出一筹、夺得第一,为国争光、为母校添彩。

图片1.png

胡旭晖,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届校友,在校期间加入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获第九届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二等奖。2016年以笔试、面试“双第一”成绩考取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后硕博连读。在导师国家杰青、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宋爱国教授指导下开始从事神经义肢手相关的研究,迄今长达8年,分别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JKW重点项目中作为研发骨干,参与导师团队多项神经义肢相关领域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获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推荐省优博)、全国测控与仪器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博士毕业后,于2023年在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开展博士后工作,入站当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继续从事神经义肢手相关基础研究工作。

NeoImage_副本.jpg

虽从我校毕业多年,但胡旭晖校友与母校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不时来校为学弟学妹们分享学习和研究心得。他不仅将自己在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视野带回校园,也时刻关注着母校的发展动态。他深知,是母校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培养了他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这份感恩之心,成为了他日后不断前行、回馈社会的强大动力。

图片2.png

胡旭晖(左)与徐敏(右)合影

据悉,CYBATHLON是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创立,2016年10月8日在瑞士举办第一届CYBATHLON,之后每4年举办一届,届中举办年度挑战赛。此前,中国科研团队在上肢假肢组创造的最好成绩是2023年度挑战赛冠军和2024年度挑战赛季军,均为胡旭晖校友在苏州医工所工作期间取得的成绩。与挑战赛相比,总决赛参赛国家和地区更多、项目组别更细、技术挑战难度更大、竞争最为激烈。本次上肢假肢组比赛共吸引9个国家、18支队伍参赛,需一次性完成假肢提重物、双臂协作、精细物体抓取、盲盒抓取等10个假肢操作任务。

图片3.jpg

胡旭晖校友于2022年底开始筹划参赛CYBATHLON,期间与苏州市姑苏区十佳创业明星、肢体三级残疾人徐敏女士达成协作攻坚、挑战一流的共识。2023年7月和2024年5月,徐敏女士随同胡旭晖团队两度线上参加CYBATHLON国际挑战赛,积累了丰富经验,为适应总决赛环境、对手和比赛节奏奠定基础。2024年5月,为集结优势科研力量以充分备战,新组建由胡旭晖校友率队的东南大学——苏州医工所联合科研团队,依托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并在导师宋爱国教授和苏州医工所领导、康复与治理室的精心指导、密切协同下,突破了假肢力触觉传感与反馈、体躯—肌电自适应协同控制、机器视觉环境理解与感知等多项关键技术瓶颈,胡旭晖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全程参与系统设计、开发、调试以及与参赛选手的适配和唯一进入比赛现场的技术指导。

图片4.png

细观比赛场景,中国科研团队是唯一身着佩带国徽的运动服,展现为国出征、为国争光的勇气与自信。本次中国队在大赛中的出色表现和优异成绩,得到了诸多国际同行赞誉和认可,加强了与国际辅助技术领域的学习交流,共同推进全球科技助残事业的创新与进步;同时,引起国内学界、媒体广泛关注。近日,科技日报、央视新闻客户站、人民网和江苏省、苏州市主媒体持续宣传报道或开办专访节目,扩大传播力影响力,让更多人关心支持科技助残事业。

图片5.png

未来,胡旭晖校友和他的团队将继续依托东南大学和苏州医工所的专业技术和人才资源,学习借鉴全球先进技术,加快推进基础研究步伐,研发质量更优、功能更强、灵活性便捷性适用性更好的新一代具身仿人型假肢手,为广大截肢残障人士带来更多福音、增添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期望。

(胡旭晖团队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供稿 徐晴/审核 知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