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域下工程人才关键能力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是我国教育界为响应国家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 ”“一带一路”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对工程人才的新需求而在工程教育领域开展的新改革。“新工科”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工程人才关键能力应具有普适性与联通性特征。普适性是指工程人才关键能力中的任何一项具体能力普遍适用于以工程活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工作网络中某一领域内一定范围的岗位群,这种能力还应随个体具体工作岗位的调动而继续发挥作用。联通性是指以某一结点的具体关键能力为牵引,可以调动工程人才所具备的关键能力网络体中其他所有关键能力。为此,工程人才关键能力培养要兼顾学生个体终身发展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的双重取向,即工程人才关键能力兼具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个体价值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能够促进工科学生发展成为健全的个体,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个体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工程人才关键能力应包含专业精神、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三个维度,具体划分为家国情怀、生态意识、职业道德、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跨界整合能力、领导能力等九项核心能力。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工程人才只有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社会责任感,才能实现个人理想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生态意识是指个体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及其对待生态环境的情感、态度的综合。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从以资源推动向人力资本推动转变,
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工程人才作为工程活动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新常态”发展有举足轻重的贡献。因此,“新工科”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立足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新常态”发展需求,培养工程人才的生态意识。职业道德是以“责、权、利”协调统一为基础的,以责任意识为关键,以协调个人、集体与社会关系为核心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而“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工程活动中的应用,使得工程活动朝着“虚拟化、无人化”方向发展,加剧了对工程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难度,使得工程活动的影响结果高度依赖工程人才自身的职业道德。
工程思维是一种“无形”的意识活动,是工程人才以工程哲学元素与工程知识元素为基础,以筹划工程实体为目的,集合而成的一种非逻辑性的综合思维方式。工程思维作为专业层次的认知型思维,具有价值导向性,其价值功用在于将位于不同联系系统中的实体属性物复合为一个工程整体。对工程人才进行工程思维能力培养,有助于其将工程思维与传统的理论思维进行区分,减少以理论思维为主导方式进行工程
筹划活动的发生;有助于工程人才在工程哲学基础上,运用以理论思维为基础产生的工程理论知识全面客观地对工程活动整体加以筹划,进而实现新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工程活动的创新性发展。工程实践能力是指在工程人才利用其工程思维对目标指向的工程实体进行整体筹划,并在其意识形态中形成工程虚体的基础上,将意识形态中筹划的工程虚体转化为工程实体过程中工程人才表现出的设计、实施、调试、维护工程实体等方面的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是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装备的智能化升级使创新成为工程活动要素资源重新配置的关键。“新工科”建设要面向工程活动数字化、信息化和物联化的智能化新形态,不断推进当前与未来发展急需的具备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知识、技术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工程活动生产手段的飞速变革,工程领域职业更替与人员流动的持续加速,阶段性的工程教育不可能为工程人才提供终身受用的知识、技能。“新工科”要着眼于互联网革命、新技术发展、制造业升级等时代特征,培养工程人才最核心的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跨界整合能力是在超越学科划分界限基础上,突破个体认识的局限性,跨学科、跨产业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工程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将会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以全产业、跨行业的视角对工程资源加以整合利用成为工程活动价值实现最大化的基本前提。大量以交叉学科为背景的新兴产业群不断涌现,传统工程人才单向链条的知识结构适应性明显衰退,培养新型工程人才的跨界整合能力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成为“新工科”建设对工程人才素质结构规定的发展趋势。领导能力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在特定的情境中吸引和影响群体或组织内部成员与利益相关者,在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发挥的能力和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大型工程项目,跨地区、跨文化已经成为此类工程项目的主要特征。这就要求工程人才必须能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与经济发展水平下,与跨文化组建的团队中的其他人进行交流、开展广泛的合作。在该过程中,随着合作对象身份的转变,工程人才自身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处理好角色转换带来的人际交往,需要工程人才掌握领导能力。(节选自《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年第3期,作者吴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