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3时10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工作室,副院长朱卫卿组织院教学委员会成员开展集体评课活动,本次教学展示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青年教师张杰博士主讲,刚刚获得省教学比赛二等奖的宋艳梅老师受邀参加评课。
活动开始后,张杰老师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题,进行了时长15分钟的教学展示。展示过程中,张杰老师以哲学史上著名的“风动还是幡动”、“存在即被感知”,及生活中“饥饿是一种感受还是一种存在”三个案例导入课程,通过对比客观唯心主义、主动唯心主义、朴素唯物主义,详细解释了马克思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起能动的反作用”这一论断的科学性。最终得出结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史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不同哲学流派的性质和方向,而且这一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当依据马克思主义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教学展示结束后,朱卫卿组织大家进行评课,并要求“不讲优点,只提存在问题,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任魏园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集中于对于马克思经典论断的解读,以实现思政课对学生进行科学理论引导的目的。对于非马哲理论的引用的解读,可以会使学生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马克思”。陈张壮认为,授课内容略为庞杂,各个论断间的逻辑关系欠严密,将“感知”等同于“思维”来理解不太合理,两个概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仅仅依据所讲内容无法得出结论“哲学的重要任务除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吴建兴提出,教学效果的实现除教学内容要保证科学性外,还要积极调动各种要素,课件、肢体语言、讲话底气、师生互动、授课内容的熟练程度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孟祥瑞给出建议,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一般会在10-15分钟的学习后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消极状态,这个时候,作为老师要通过有效手段,最好是具有个人特色的“必杀技”将学生注意力再引导回课堂。
宋艳梅指出,各种概念不宜混用,否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混乱,最终无法有效沿着教师思路得出结论。讲课中教师的自信也很重要,这实际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讲到的“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指出精辟而到位,应当引起我们每位老师的高度重视。赵杰宏认为,如果参加学校讲课比赛,评委会深入课堂随机听课,主要考察的是老师的教学基本功与课堂掌控能力。基本功方面要思路清晰、语言生动,能与学生互动,在互动题目的设计上既能让学生有话可说,又不能跑偏。在课堂掌控上,能否按照每隔10分钟能有小包袱,以不断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朱卫卿认为,所引用的案例有些过时,在当下还是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学生兴趣,对案例进行凝练、提升,不仅要做到案例本身切合教学内容,而且要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只有经过自己思考得出的东西,学生才能真信真用。曹阳院长作了最后点评,他指出,选取的三个案例值得商榷,并且在三个案例之后才进入课程,会使学生在教师解读案例过程中产生疑惑:“讲这个干什么,跟这节课有什么关系?”案例的引用要服务于内容的教学,要能通过对案例的解读使教学向前推进,不能“就案例谈案例”。
最后,张杰老师对各位老师的深度点评表示虚心接受,并认为对未来提升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陈张壮、孟祥瑞等几位青年教师也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评课活动,不仅学习了张杰老师上课的特长与特色,而且在其他老师们的点评过程中,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未来将通过采纳、学习老师们的建议、经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