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一流专业牵引推动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建设
2021年04月23日15时38分    阅读:4205

【编者的话】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我校作为试点高校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认真落实学校迎评促建工作,以评估促改革、促发展,本学期我校继续推出《高质量发展》专栏,宣传报道各学院、部门在对标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一流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如何明确目标,对照差距,找准发展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并精准发力抓落实的思路与举措,助力“十四五”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12_20180308qmpxcy.jpg

自动化专业是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最早开设的本科专业之一,也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十二五”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一期项目。

多年办学实践中,自动化专业坚持学校“注重学理、融入业界”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发展,并具体围绕产业发展中相关技术问题,不断更新和扩展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以“专业牵动、能力驱动、校企联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机制,近两年来更是聚焦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一流专业建设为牵引,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通过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全面推动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产教深度融合,持续性推动一流专业建设

2012年,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从此启动以校企加强合作、产教深度融合为特点的一流应用型专业建设,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能力强的高质量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

77890-5.jpg

依托自动化专业,我校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苏州凌创电子系统有限公司、常熟天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动化“卓越联盟”(1.0版)。同时根据地方产业布局,专业设置了“先进生产线控制技术”、“汽车零部件自动检测技术”和“测控技术应用”三个方向,把“PLC编程与自动化系统集成能力、单片机开发能力和测控技术应用能力”三项能力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核心能力。

55679.jpg

2018年,学校成立了“先进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卓越工程师合作教育联盟”(2.0版),致力于搭建校企、校地、校校合作的人才培养平台。该联盟成立以来,自动化专业按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深化“引企入教”改革,以共建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让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企业文化,提高职业素养,培养面向非标自动化和测试行业的先进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卓越工程师。

图3 智能制造行业学院.jpg

2020年,在广泛调研和对智能制造发展路径的深入理解基础上,学校聚焦智能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服务长三角制造业基地建设,与产业龙头企业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智能制造行业学院”(3.0版)。2021年学校又筹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深化产教融合和校内学科、科研等资源整合,现已有8个校内外团队进驻。

经过十余年建设,自动化专业走出了一条以研发实践为起点,从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以实践需要设计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将实践成果转化为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内容的一流专业建设道路,并以自身专业发展的特色优势,在顺应新时代业界发展新态势,参与学校智能制造类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项目实践驱动,一体化设计核心能力课程群

专业群建设并不是对相关专业作简单的“物理组合”,而是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优化甚至重构资源配备和教学组织系统以促使各专业实现“化学融合”。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根据本学院专业布局、师资结构、专业能力等要求,以强化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和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基本要求,树立课程建设新理念,推进核心课程改革创新,实施科学课程评价,严格课程管理,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形成了以项目实践驱动的、多类型且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针对专业核心能力,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面向所有专业,在每个专业方向建设了一个核心能力课程群,目前共建有5个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群,分别是“电气工程电气传动类课程综合实践体系核心能力课程群”“信号处理技术课程群”“专业认证背景下基于项目驱动的自动化测试技术课程群建设”“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关键技术课程群”,各课程群均强调一体化设计,以项目实践驱动,着力培养学生本专业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具体完成实践项目,提升工程能力,培养解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图2 电气传动类课程群.jpg

以电气传动类课程群为例。该课程群围绕实现一款简易的变频器的设计,涉及电源、控制、编程、驱动和电机等相关知识,均为电力电子和电气传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复杂工程问题,如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高精度工业驱动等场合,其基本的核心技术实际都与本项目相关,或者是本案例项目的拓展。基于这种需求,课程群构建了一个贴近于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实践案例,案例项目贯穿于课程群的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和项目进行理论学习,在理论学习完成后,完成规定案例项目相关的实践内容,并在课程群最后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完成整个实践项目的实施。本案例项目嵌入到学生专业课学习的3个学期中,课程群教师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全部群课程结束后,对完成的项目作品进行验收和考核,以考查学生的相关能力是否达标。

444563.jpg

又如自动化测试技术课程群从如何构建一个典型的工业自动化测试系统出发,围绕信息的获取、处理、传输和控制各个信息技术分支,通过采用被测对象、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卡、机械臂、工业机器视觉、计算机及相应软件来设计典型复杂工程案例。该课程群在教学实践中,针对汽车零部件测试领域的共性技术,提炼了“汽车零部件的产品外观自动化测试系统”作为典型复杂工程案例;针对电路板测试领域的共性技术,提炼了“PCB板缺陷自动化测试系统”作为典型复杂工程案例。

强化交叉协同,全方位促进专业建设升级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工业4.0,贯彻和落实教育“新工科”建设,适应未来智能制造多学科交叉融合新需求,学校以提高学生解决智能制造系统以及智慧工厂的开发与设计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以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推动,采取了系列改革措施,全面建设一流本科专业。

一是深入推进与企业、科研机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坚固共同体。

二是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调查,实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构建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骨”、电气与控制为“筋”、软件开发为“脑”的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产学合作项目、创新竞赛项目为重点的能力训练体系。

三是推行工程教育模式,以团队协作形式开展简单机器人的机械、电气、软件开发,让学生参与从产品构思到运行调试的全周期实践,训练学生构思、设计、实施、调试全流程的工程思维能力。

四是聘请企业研发人员和工程师参与教学环节,指导本科生科技创新与实践训练,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开展案例式、项目式、讨论式教学;积极打造“两性一度”“金课”。

2223.jpg

五是采取引育并举措施,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一对一结对和青年教师“1+1”培养制度(即1学期教学培训,1学期工程实践培训),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六是针对人才培养全链条和教学全过程,完善课程大纲制定和审查、教学过程监督检查、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立督导、教师、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全角度评价,形成学生能力清单及全周期学习档案;定期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反馈,形成了有标准、可评价、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体系。

面对未来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新需求,自动化专业将紧密贴合智能制造创新链、产业链,进一步深化“智能制造学院”教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将“智能制造学院”打造成核心技术研究平台、产品孵化平台、资源融合共享平台和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区域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图1:CAA高等教育成果奖.jpg

(陈景波/供稿 吴涛/审核 纪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