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2021年是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我校作为试点高校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扎实推进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认真落实学校迎评促建工作,以评估促改革、促发展,本学期我校继续推出《高质量发展》专栏,宣传报道各学院、部门在对标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一流应用型品牌大学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如何明确目标,对照差距,找准发展重点、难点和突破点并精准发力抓落实的思路与举措,助力“十四五”时期学校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服务企业1000余家,签订横向项目1300余项,横向合同总金额近2.5亿元……近两年,常熟理工学院立足“办好应用型大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主线,以“建设品牌大学,服务区域发展”为行动纲领,通过选派青年博士教师赴企业和地方挂职,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拓展合作平台,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等多元化合作载体形式,服务地方企业收获了累累硕果,也更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产学研用合作向纵深发展。
博士“挂职”打通产学研用链条
8月初,2021年江苏省科技副总项目入选对象名单公布,常熟理工学院44位青年博士教师入选,入选人数超过前两年总和。
据统计,2019年到2021年三年间,常熟理工学院总共有70位教师成功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分别进驻东南电梯、航天龙梦、烨辉(中国)、三爱富新材料等70多家企业,与企业联合申报并获批省产学研合作项目48项,有力推动了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创新。
“国六车用后处理器热流振测试系统开发”是汽车工程学院赵洋挂职苏州环邦科技公司期间主持的项目。环邦科技作为一家主营汽车零部件检测的企业,其设备原来可为市面上60%的车用后处理器提供测试服务,2020年赵洋主持测试系统创新研发,大大优化提升了激振器、热流发生器、控制器等测试设备的可靠性能范围,企业检测服务能力现已覆盖市面上90%的车用后处理器产品。
青年博士教师不但自己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还带领学生进企业实践实习,将科研、教学工作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成果转化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科技副总”们认为,教师在企业中既能感受到企业一线的现实需求,又获得了技术研发的真实数据,对于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十分有益;而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强化了理论知识的应用转化,是很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环节。
董利明博士(左)在学校科技镇长团挂职人员培训交流会上分享工作经验
相对于“科技副总”直接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参与“科技镇长团”的青年博士教师则更主要是在促成校企产学研用合作中发挥“桥梁”或“纽带”作用。
2020年8月,汽车工程学院的董利明作为江苏省第十三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昆山千灯镇任党委副书记。其间他多次带领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与研讨,共挖掘企业技术需求50余条,并促成千灯镇与常熟理工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8月,董利明留任参加江苏省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将继续为促进校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贡献力量。截至目前,在几位挂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促成昆山企业与常熟理工学院达成各类产学研合作项目92项,合同经费超过1700万元。
团队“优化”提升科技服务实力
高水平科研人才是高校提升科技服务质量、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的资源基础,针对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常熟理工学院从汇聚高质量创新人才入手,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整合、梳理现有人才资源,在全校范围内按照教师的专业领域、技术特长、意向对接行业企业等信息,创建起拥有近400人的优秀科技人才库,并据此打造“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的“三跨”科研创新团队。
应文豪是学校科技人才库中的一名青年博士教师,来自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跟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教师有过多次科研项目上的合作。“一些企业项目可能既涉及软件,又涉及硬件,这就需要不同学科、专业的力量联合攻关。”应文豪说,“‘三跨’团队无疑提升了我们开展科技服务的实力。”他还是今年新入选的“科技副总”之一,目前挂职苏州英特模公司。
青年博士座谈会
以人才库为基础,学校主动转变服务思维,建立并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将通过学校派出的科技镇长团成员或企业科技副总收集到的企业需求信息进行分享,并充分保证不同学院、学科、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做到能够快速、精准、高效地将全校人才进行“分组搭配”,直面企业急需解决的科技难题,以科技创新资源的优化组合提出科技攻关的最优解,或者促成高校科技成果在企业中的快速落地转化。
“三跨”科研创新团队的创建,突破了以往依靠教师个人力量“单兵作战”的科技服务模式,通过切实提高团队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承接交叉学科项目的能力,进而提升学校整体的科技服务工作水平,以更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助推地方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常熟理工学院已有“智能制造+”“新材料+”“大数据+”“农业现代化+”等近10个“三跨”科研创新团队,相关团队先后与龙腾特钢、中利集团、隆力奇集团、江苏常铝、新华盛等近60家地方企业深度对接,发挥交叉协同优势,精准获取企业需求,助力企业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进而搭平台、做统筹,开启与行业企业的产学研用全面合作。
平台“拓展”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今年7月,中纺联检纺织服装质量管理培训基地在常熟理工学院揭牌,常熟理工学院、中纺联检测中心、常熟服装城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一方面帮助缓解区域产业转型发展中服装检测人才短缺的困境,一方面助力综合提升常熟乃至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品牌质量。
10月,我校“常熟纺织服装行业协同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成功入选2021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该平台以资源共享为核心,致力于通过校企共建,社会积极参与,激活现有科技资源,提高中小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助力常熟地区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的转型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长三角地区服装企业群体共性的技术需求、技术创新和产业技术升级等需求。
现代企业集团化,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校科技服务突破传统的面向单个企业、解决单一技术问题的“单业务”模式,转而面向行业、产业发展,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多领域”合作提出更高要求。新的产业发展环境下,常熟理工学院也加快了平台拓展向更高能级转型,推进与地方行业、企业间的多形式合作平台建设。
学校举行“五合一”基地建设研讨会
例如“五合一”基地建设。作为常熟理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一大创新举措,“五合一”基地融学生教育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教师研修基地、校外导师来源基地和学生就业基地于一体,校企合作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某一个项目,而是在多个领域内开展“项目群”式合作,推动学生实习、青年教师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全方位纵深发展。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发展,则通过联合共建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将高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全面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2020年11月,“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揭牌成立,开启了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市人民政府“战略布局声学产业”的第一步。此外,与校地合作促进常熟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电商三大产业发展同步,常熟理工学院与地方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以及与服装电商头部企业共建“电商产业学院”等也提上了建设日程。
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开学仪式
随着校地合作的深入推进,常熟理工学院与地方产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学校、行业、企业的“共同体”发展形态愈益明确。在此发展背景下,学校持续深化、丰富产教融合的时代内涵,提升科技服务工作的“交叉协同意识”“综合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服务成果质量”,更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共进、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