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立德树人,健全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
2018年06月21日14时47分    阅读:22093

(来源:《红旗文稿》作者:于向东)

党的十九大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多做贡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树立和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积极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大思政的环境与合力,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树立和坚持大思政工作理念

立德树人是高校义不容辞的崇高责任与光荣使命,以什么样的理念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决定着高校思政工作的方向、原则与工作方法,影响着立德树人目标和要求的实现程度。建构高校大思政工作理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来认识和推进。

1.要树立“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理念,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先。高校要将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决不能只重才而轻德。汉代董仲舒曾说:“仁而不智,则愚而不仁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德育与智育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提升才智是基础,立德则是先导,德决定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走向。

高校思政工作首先要讲政治、讲立德,其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系统深入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独立人格、优良品质和健康心智;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还要树人,结合不同专业实际,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本领,特别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文化素养、人文与科学精神、创新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拓展多方面的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2.要树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的理念,坚持以思政课程为先。高校立德树人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包括思政课堂和各种专业课堂。要以思政课教师主讲的思政课程为引领,与专业课教师实际进行的课程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形成协同效应。承担思政课教育教学任务,讲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与质量,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本任务,也是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职责。加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思政课教育教学在立德树人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思政课程覆盖所有专业,面向所有学生,对于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对于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发挥着思想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必须在不断改进与提升中坚持和加强,不能以任何借口削弱之。

仅靠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并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立德树人需要所有高校工作者、教育者共同参与,需要发挥各门课程既育德又育人的积极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专业课教师既要当好授业解惑的“经师”,更要当好为人师表的“人师”,积极参与建构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中来,既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又教学生做人、做事的规矩和道理,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网络思政”“文化思政”“环境思政”互相促进的局面,体现出高校大思政工作的立体架构。

3.要树立普遍要求与分类指导、精准培养相统一的理念,以普遍要求为先。高校思政工作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立德树人要落实到每一位学生。以普遍要求为先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设计,统一协调调动各部门、各单位的积极性,努力建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将立德树人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落实普遍要求理念的同时,高校思政工作还应加强统一规划和分类实施,重视对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培育和指导,重视对拔尖人才、一流人才的培育和选拔,体现出针对性、精细化。在探索学生分类培养的过程中,尤其要高度重视、努力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培养政治坚定、学业精进、能力强、素质高、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打下人才基础,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二、建构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

1.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性质的需要,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需要,是适应高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培养一流人才的需要。高校围绕立德树人开展的思政工作绝不仅是高校自己的事情,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提升高校思政工作水平,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是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

党对高校的领导,体现出高校办学的政治方向和培养什么人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思政工作,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基本方针、原则和工作遵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政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中央战略性的顶层设计,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高校巡视工作,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对各级党委抓好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明确方向和原则要求,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的基本遵循。

2.地方党委和高校党委的责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之后,各地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不断加强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领导。按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地方党委对高校思政工作不仅负有全面领导责任,党委领导同志还要亲自到高校讲党课、上思政课,作形势政策教育报告,带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各地不断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制度要求,将会进一步促进高校大思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从高校自身来说,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高校党委切实肩负起全面领导、管党治党和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能否建构系统、高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高校党委的作用最为关键。高校党委要有统揽全局的大视野,统筹把握高等教育和思政工作发展方向。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都肩负着大思政工作的领导责任,既当教育家,也当政治家,切实把思政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抓紧抓好。高校领导必须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有明确清醒的认识;必须深入研究和切实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真正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真正建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实施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保障大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3.形成学校各部门、各支队伍的合力。建构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把学校各部门和单位、把学校工作的各环节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形成合力,共同承担育人职责。高校的组织、宣传、学工部门和团委,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各部门、各单位都必须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环境,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各部门、各单位都责无旁贷。高校思政工作队伍,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他们直接和学生接触,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巨大。

做好高校思政工作必然要求学校的各个部门,学校的思政工作队伍、教师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学校工作和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从立德树人出发,自觉服务于育人目的。所有的教育教学工作者,都应自觉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理想信念作为己任,合力育人、全面育人。如此,才能真正建构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和教师主力军的作用

适应高校大思政工作格局需要,发挥教师作为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主力军作用,广大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提升“主体”的自信与自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1.做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传播者。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科学理论的学习、传授和引导,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教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首先自己要真懂、真信,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才能引导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

2.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为完成好立德树人使命,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坚持不懈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广大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广大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育教学、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其道德素养。

4.做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按照四个相统一的要求,自觉把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很好地结合起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同时,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不断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人类先进思想文化的精华、用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充实教育教学内容,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实际行动和榜样力量引导和带动学生健康成长。

5.做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者、探索者。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以创新精神不断探索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特别是要适应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学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手段、新技术,运用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表达方式,如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价值引导、专业知识教育与传授,进行解疑释惑。

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过程的全覆盖、立体空间的全覆盖。同时,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必须有目标与方向的引领,思想政治与价值导向的引领,必须贯穿于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始终。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正确认识”、坚持“四个相统一”,高校教师必须立足中国、具有世界胸怀;理解现实、具有历史眼光;充满自信、具有实干精神;必须立德修身,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