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测控技术系教工党支部:科技镇长团“五棒”接力 跑出校地合作新机遇
2023年11月02日09时18分    阅读:1808

2010年9月,常熟理工学院测控技术系教工党支部钟黎萍博士挂职张家港科技局局长助理一职,负责校地科技成果转化与申报、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促成了学校与张家港农业科技园、高新技术园、塘桥纺织机械协会、南丰镇等地签约多项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成功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0家,出色地跑出了测控技术系教工党支部科技镇长团挂职接力的“第一棒”。截至2023年9月,该支部朱培逸、高珏、孟翔飞、孙运龙四位党员教师先后接过科技镇长团这根“接力棒”,在江阴、昆山、镇江、张家港等地架起了学校、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政产学研合作桥梁。

右一:孙运龙_副本.jpg

赴企业调研交流(右一:孙运龙)

聚焦产业技术发展,从“一头热”变“两头甜”

从常熟理工学院到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驱车1小时,孙运龙会完成 “身份转换”——由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专注于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教学及应用研究的工学博士,转变为管委会副主任(挂职),同时担任苏州吉润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科技副总”,负责公司新技术战略规划及实施。

2023年初,孙运龙主动找到公司吉润汽车总经理袁翠华,深入剖析了公司当前的技术现状及开展智改数转的利弊,“说服”企业同意对原有冲压产线进行改造升级。孙运龙迅速组织了专业技术骨干讨论技术方案,开展数据智能采集、产品智能检测及过程控制等多方面的集中攻关,完成了汽车喷油嘴智能化生产项目,将公司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99%。项目结束后,企业加深了对学校的信任,袁翠华主动提出,希望学校能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覆件产品的研发上给予技术支持。

在张家港挂职的三年期间,孙运龙调研企业126家,排摸有效技术需求73个,促成校企签订产学研技术合同33项,合同金额近3000万,到账经费超1600万;协助企业申报发明专利27件,完成发明专利转让16件;服务21家企业通过高企申报及复评……孙运龙深切感受到,聚焦产业技术发展及企业需求,让校企合作从“一头热”变“两头甜”。

校领导带队赴昆山陆家推进产业科创合作。左二:高珏.jpg

校领导带队赴昆山陆家推进产业科创合作(左二:高珏)

把握地方发展脉络,形成政校企“三方合力”

2023年10月,位于昆山市陆家镇的海美国际长三角智能机器人科创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产业园总投资10.5亿元,将重点引进和培育智能机器人领域项目。时间回到2018年8月,高珏挂职昆山市陆家镇党委副书记,那几年,陆家镇正谋划打造昆山产业科创中心建设。高珏到岗后,快速进入角色,深入了解乡镇发展战略,围绕陆家的新能源汽车零配件、智能制造与童趣等主导产业开展周密的调查研究。

在他的牵线搭桥和推动下,学校与陆家镇人民政府签订了校地人才科创校地战略合作协议,设立“科技服务驿站”,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引进,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与鸿仕达智能科技等6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挂职的次年5月,校地再次牵手,在昆山市副市长肖立中等地方领导的见证下,材料工程学院和陆家镇人民政府就安全发展和环境保护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学校与江苏岱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昆山胜明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欧博智慧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了技术攻关、人才招聘等合作协议。

高珏在调研报告中写道:“构建区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关键在于发挥地方政府的引导作用。只有把握好地方发展战略思路,才能帮助企业抓住有利政策和机遇;只有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合作层次,创造协同效应,才能精准对接推动区域发展。”

左一:朱培逸.jpg

参加“智能制造+人才”高峰论坛(左一:朱培逸)

建立深厚合作情谊,落地生根“两家亲”

“当时,朱博士手上带着静脉留置针、冒着大雨应约来访,这个场景让我记忆犹新。”江阴企业利得智能监测负责人口中的朱博士,便是2018年江阴市第十一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朱培逸。面对企业在合作之处的疑虑,他不厌其烦,一遍遍地同企业负责人论技术创新、谈产业前景,最终用坚持赢得了企业的信任,用一股子拼劲得到了企业的支持,而2000万元的销售增量成为了他给企业的积极反馈。

从那以后,朱培逸服务过的企业家在遇到技术难题、人才需求和未来规划时会咨询他,连员工子女升学填志愿等生活问题也都要请他帮忙出主意。朱培逸也把江阴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企业家们当成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挂职结束后,他每年都主动联系江阴市委组织部,帮着酝酿合适的教师前往江阴挂职,每年都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引进、成果转化、共建平台和高企引进等服务。2020年至今,江阴企业委托常熟理工学院开发的横向项目实现了从零到全省各个区县级排名第二的跨越。

1孟_副本.jpg

走访企业(左一:孟翔飞)

“回到家乡服务,我倍加珍惜。”2021年9月,老家就在镇江丹徒区的孟翔飞任职丹徒高新技术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分管科技人才工作。跑工地、报项目、找专家,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让他迅速拉近了与地方企业之间的距离。“孟博士作为家乡人,为我们这些家乡企业的发展献言献策,不遗余力,重要时刻还亲自动手,我们既亲切又感动。”产业园内的海雷德蒙新能源公司董事长郑海青介绍到,他们在一个大型市政工程项目标书始终无法让人满意时,孟翔飞连续几个通宵修改,撰写了标书材料,最终中标成功。挂职一年,孟翔飞累计走访联系的企业超过100家。挂职结束后,每次回老家,孟翔飞都要去之前联系过的企业,和老总、技术骨干们唠家常,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对接服务需求。

时代更迭,使命接力。测控技术系教工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在科技镇长团挂职“接力”中,成为了校地合作的联络员、产教融合的助推员、产业发展的参谋员、企业需求的咨询员。他们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执着敬业的实干精神,有效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向企业端转化,实现了科技创造力转化为技术生产力,在产学研项目对接、创新平台共建、项目联合申报、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跑出了”累累硕果。

(吴涛/供稿 刘继承/审核 南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