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常熟理工学院:构建理实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3年12月20日13时37分    阅读:3154
供稿单位 / 本站

ZGJYB2023122011_b_副本.jpg

2023年12月20日

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2/20/content_633376.htm?div=-1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常熟理工学院遵循教育规律、大胆探索,因地制宜构建了“1+3”理实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劳动教育社会实践”课程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推进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方案。

开发面向高校的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

2020年6月,常熟理工学院积极贯彻劳动教育,采用招标形式遴选课程团队,成立了涵盖马克思主义、党史党建、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领域的专业师资队伍,建立由14名教师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团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学校出版了《大学劳动教育》教材,并于2020年10月开发了“爱课程”平台全国首门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高效解决了缺乏课程、教材、师资等现实问题。目前,学校开发的劳动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在“智慧树”“学习强国”等平台开放共享。截至2023年11月底,“爱课程”平台已经开课7次,累计学习人数4.96万;“智慧树”平台开课6学期,累计学习人数14.42万。“爱课程”与“智慧树”两个平台累计选课学校超过130所,互动105.3万次,综合评价4.7分(满分5分);“学习强国”平台课程浏览量高达164.9万,获得6.75万次点赞。较好地发挥了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共享效应。

建成三类劳动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常熟理工学院注重劳动教育跨界融合,构建了“1+3”理实一体化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其中“1”为独立开设的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程,采用“线上慕课+线下翻转”形式开展教学;“3”为日常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三种类型劳动实践,由各二级学院负责教学。日常劳动主要包括整理收纳物品、饮食健康料理、起居环境简装、仪容仪表简妆等实践项目,注重大学生日常生活技能的提升。生产劳动注重与学科、专业融合渗透,主要包括中国劳动教育思想梳理、汽车发动机模型的制作、建筑模型创意设计及制作、土木工程测量劳动实践、心肺复苏应急劳动实践、实验室卫生与安全、数码摄影技巧及运用、特色农产品推广短视频制作等实践项目;服务劳动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服务社会的能力,主要包括禁毒宣传劳动实践、阅读推广劳动实践、助老志愿服务实践、劳动法律社区宣传、国家安全之间谍活动防范等项目。学校劳动教育大学四年连续不断线,构建了“大一基础理论通识课,大二服务劳动实践,大三大四生产劳动实践”的课程体系。

注重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跨界融合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可以概括为“立本求真·渗透融合”,其中“立本”指“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为本”,遵循其指导思想、基本理念、推进原则、总体目标、实施途径,探索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求真”指“以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为总体目标”,通过劳动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现立德树人。“渗透”指围绕教师、教材、教法和实践四个着力点,将教学内容有机纳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体系。“融合”指将劳动教育与学科专业、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校园文化、产教融合等有机结合。学校在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基础上,将原来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素质拓展学分调整为劳动素养与素质拓展,开设劳动教育第二课堂,校团委、图书馆、后勤保障等部门开发第二课堂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时间、地点选择相应的实践项目,推进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渗透融合。

持续优化劳动教育支撑保障体系

劳动教育必须将“劳”“教”相结合,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出力流汗。常熟理工学院的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主张面向真实生产生活开展教育教学;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校内主要依托专业实验室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同时开辟了500平方米的劳动教育通用实验室,方便学生自主劳动实践。校外则是加强校地融合发展,一方面,主动对接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等途径,促进劳动实践与苏州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氢燃料电池、物流商贸等行业企业协同对接;另一方面,发挥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的支持作用,设计开发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协同参与的服务性劳动实践项目。(张根华 蔡瑞林 王勇 田林)

(南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