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赴李袁村开展专题学习活动
2022年10月28日21时24分    阅读:3135
供稿单位 /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1.jpg

10月28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李袁村党群服务中心大讲堂举办以“同心向党庆盛会,奋楫笃行启新程”为主题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活动。此次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员示范课进基层”之“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在乡村落地生根”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宣讲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杨琨老师主持,碧溪街道相关领导莅临,学院党政领导和全体教师参加。

学院党委书记张云霞致辞。张云霞首先感谢碧溪街道对此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碧溪街道领导的莅临指导。张云霞援引“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出,浩浩长江因有源头活水奔腾万里,滋养了以《长江之歌》为代表的中国革命文化,同时也孕育了前有碧溪之路后有富庶李袁的社会主义文化。位于长江之畔的李袁村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如李袁问书房、村史馆、名人馆,以及鲜活的新时代成就,如“365”党建工作法,这些都将成为学院未来开展思政工作、创新思政教学的源头活水。张云霞强调,此次宣讲会是学院与李袁村合作的起点,更富有意义的应是后期的实践,通过促进学院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组织学生拓展实践教学,学院与李袁村未来必将在合作上“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

3333.jpg

在宣讲环节,郁蓓蓓博士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为题,以“抗击疫情”为例,通过中外比较,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坚持动态清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凸显党领导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时代和实践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回答,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新境界。

张玉琳博士在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主题宣讲中,通过厘清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渊源、历史演进及现实依据,阐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科学性和实践必然性,彰显二十大报告为解决这一矛盾,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蓝图的历史自信与历史主动。

在提问环节,张玉琳博士回答了碧溪街道太平桥村副主任毛梦婷的关于“向百姓进行宣讲时,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讲清楚、说明白”的问题。张玉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既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感人,既要精准对接党的创新理论,又要接好“地气”,根据地方特点和人们思想的实际状况,梳理人民群众关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分众化、多层次进行辅导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在点评环节,学院教师纷纷表示,两位老师的专题宣讲紧扣“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所选案例能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不仅讲明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要义,也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应有之义,对学习领会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起到了积极意义,“活化”运用乡土教材,体现了学院教师守好思政课教学主阵地的自信自觉。

2.jpg

碧溪街道宣传统战科科长顾旻辰认为,两位老师的专题宣讲帮助基层理论宣讲员在未来工作中找到了应有的方向,即要将理论宣讲与群众生活实际相结合,有益于基层完成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重要政治任务。两位老师的宣讲观点正确、结构完整、鲜活有趣,是基层宣讲员开展理论宣讲的典范与模板,同时也展示了在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青年力量。未来,碧溪街道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两位老师为榜样,做好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备课和试讲,结合以李袁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乡村治理、共同富裕的鲜活案例,将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助力常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

学院副院长朱卫卿在最后总结中指出,此次宣讲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相关重要论述的落实,必将引领学院教师积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时也是“开门讲思政课、开门办好马院”,“扎根苏州办大学”的生动实践,有益于学院教师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中发掘以李袁村为代表的地方样本性资源,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碧溪街道、李袁村未来开展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周巍/摄影 陈张壮/供稿 陆波/审核 南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