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兵: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9年12月03日13时37分    阅读:52325

【人物小传】罗兵,男,1975年12月出生于四川达州,博士,副教授,2003年7月进入常熟理工学院工作,2012年-2014年到吴江科技局挂职,现为常理工吴江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民建常熟水农支部副主委。获得常熟市第二届高层次农业人才、中国民建常熟委员会优秀会员、常熟理工学院工会积极分子等多项荣誉称号。研究方向为稻田综合种养、绿色生态栽培、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等。科研项目(1)主持项目30多个:其中第一主持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作为第二主持(企业为第一主持)国家级星火项目4项,主持横向项目30余项;(2)参加项目34个:其中参加江苏科技厅项目2项,参加苏州科技项目6项(技术负责),参加常熟科技项目2项(技术负责);吴江科技局项目24项(技术负责);(3)指导学生大创项目3项:其中省教育厅项目1项。先后为本科生讲授《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综合实验》《土壤农化分析》《蛋白质与酶工程》等十余门课程,获得常熟理工学院首届青年教学基本功竞赛三等奖。已发表研究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1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5项。年均走访企业30多家,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累计1500人次以上。

B03I0849.jpg

八字荡,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新和村的一个宁静的自然村落,也是首批使用“苏州大米”区域公用品牌一个响亮的大米品牌。2019年深秋,喜看金色稻浪,苏州市金飞阳粮油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徐建华说,这两年多来,他要感谢一个人;

金香,苏州市承恩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致力于水产养殖技术研发以及水产品养殖、收购、销售等,近年来将稻田养殖作为公司转型升级的核心,他说,近三年来有个人不下30回自己驾车来到偏僻之地,为他排忧解难;

吴江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穆兰芳目前负责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园区方面工作,评价一个人为“最接地气的大学教授”;

“我虽然与他没有共事过,但是至少因为两件事,我要感谢他”,吴江区科技局何莎莉副局长这么说……

他们口中的这个人,就是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罗兵。

微信图片_20191125100834.jpg

一、起步:“不是‘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后一米”

罗兵,2003年从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毕业,入职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如同绝大多数高校“理工青椒”,整天备课、上课、实验室科研,也担任班主任。学校刚升本,亟需高端人才,罗兵2007年9月在职公费读博,2010年9月回校后即被选派主持“常理工-端木银熙水稻育种研究推广中心”日常工作,除课务外,罗兵在常熟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上班。自己的饭碗要端在自己人手里,而且里面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一个水稻品种要八年左右才能培育出来,三四万株当中真正能被选定的,充其量也就三到五个。这期间,罗兵对此深有体会。年逾花甲、有着“江苏袁隆平”之称的端木银熙研究员亲力亲为,“以田为家、大海捞针”的科研精神深深震撼、影响了罗兵。随后一个转机,促使罗兵毅然走上了科技强农、惠农、富农之路。

2012年9月,罗兵被委派到吴江科技局挂职局长助理,为期两年。科技合作与交流科科长石建光至今还记得初次见到罗兵的情景:1米7左右的个儿,黝黑的面庞,结实的身板,半框眼镜后面一双带着笑意、期盼的眼睛,夹克衫,运动鞋,像极了邻家大男孩。罗兵珍惜这次锻炼机会,很快以其渊博扎实的专业知识、亲切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局里领导、同事的信任与支持。两年中,罗兵走遍了吴江区各街道、乡镇,也常常陷入如何深度做好产学研、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的扪心自问。

2014年5月,吴江科技局举办了一次校企产学研对接活动,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来讲课,该教授把产学研归纳了多种形式。刚开始开展横向项目工作时,罗兵认识比较狭隘,以为产学研就是企业有技术困难,付经费给高校,高校帮其研发,这就是全部。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种。项目合作形式多样性除了深度,还有宽度:包括企业付钱给高校攻关技术难题、联合申报科技项目、材料撰写(技术体系提炼总结、专利撰写、项目申报材料、项目总结材料、工作总结等)、技术培训、技术(项目)咨询、技术(项目)中介、活动承办等。罗兵形容听完这个报告,“一下子豁然开朗”: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合作点。

这几年罗兵年均走访企业30多家,他发现其实企业有很多需求,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有很多事可以做,并且国家开始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对农业的投入非常大,校企产学研合作空间非常大,这也非常符合学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我们并不缺乏技术,很多技术往往只是在‘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乃至最后一米,断了、转了,没有在企业得到运用并落地生根” ,罗兵笑着说 ,“在转角处错失爱,这太可惜了。”罗兵想到就做,重点瞄准开展校企合作,连接好技术与企业的最后一步,既帮助了企业,也实现了高校知识分子价值,还避开了与重点高校的项目竞争,何乐而不为?

打通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重要的不是在最后一公里,而是最后一米。只有到最后一米,你才能真实牵上企业、农户的手,才能真正走进希望的田野。这是罗兵事后的感悟。

微信图片_20191125100827.jpg

二、观念:“态度比学历重要,人品比能力重要”

两年的相处让石建光与罗兵结下了兄弟般的友谊,他是这么评价当年的“罗局”的:“对科技工作充满感情,对农业农民更充满热情,我就服他”。“为人亲切随和,能与我们农民打成一片,主动走村入户,送科技上门,企业老总、种植大户都欢迎他。”罗兵的校友穆兰芳给出的评价如出一辙。

在罗兵之前,吴江的农业企业基本都是和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打开局面?通过观察、调研,罗兵发现企业在与高等院校合作的过程中往往处于弱势,比如产学研合作协议的签订一般都是企业开车去高校签字盖章,这样来回往往容易耽误企业工作。罗兵当时就想,我们何不向银行和民航的优质服务学习,通过优质服务作为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切入口。合作的第一家公司就是苏州市五月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之前他们合作方是一所南京知名高校,罗兵正是通过开着私家车主动上门、拉着去田间地头,现场多次沟通,协议签署充分考量企业利益签下了第一单,并且成功合作多个科研项目。深度融通、普惠共赢的优质服务赢得合作的同时,罗兵也赢得“最接地气的教授”的赞誉。

罗兵一直坚信,只有踏踏实实做事,合作才能久远,工作才能有所突破。穆兰芳对罗兵主动态度、实干精神深表赞赏,同时他也积极为罗兵的合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罗兵走访的企业与农户涉及种植、养殖、苗木栽培等,项目基础、需求各不相同,罗兵自己能解决的绝不推诿拖延,不能解决的由他牵线搭桥,聘请常熟理工学院专业教师到田间地头来指导。据统计,6年3期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达标验收,吴江60余家基地中有一半以上是罗兵及其常熟理工学院科技团队技术支撑、通过认定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省、市、乡镇都很重视的领域,罗兵走出高校象牙塔,使常熟理工学院的科技落地生根,起到关键的排头兵作用。在吴江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有9个,罗兵任主任的常理工吴江技术转移中心每年都获得吴江科技局的经费支持,也是唯一一家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单位。

何莎莉口中的两件事是基于旁人对罗兵的口碑:态度比学历更强,人品比能力更强。她到科技局工作时,罗兵已结束了挂职工作,但是局里领导、科室同事提起罗兵都赞不绝口,她走访乡镇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时,不时听到企业老总、普通农户介绍说是由常熟理工学院罗兵教授指导的。局里正好要出一本反映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集锦宣传册,大伙儿推荐罗兵加盟。罗兵亲力亲为,不负众望,从文字到配图,从国家政策导向到区域经济发展,梳理审定,这件事让何莎莉体会到了专家的专业与高度;还有“星火培训”计划,针对水稻、水产、苗木、瓜果等板块,罗兵通过自身以及对接相关资源,给广大企业主、普通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科技指导,开展职业农民培训累计1500人次以上。不少农户由此转型为小微企业主、公司董事长,开启了新农村乡村振兴创业之路。

微信图片_20191125100849.jpg

三、关键:“没有实在的获得感,说啥都是空的”

创业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苏州“稻作文化”源远流长,过去在苏州太湖家家户户都以传统种植为主,但是有一段时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水体环境恶化,大米品质下降。民以食为天,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追求,对优质大米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生产优质生态大米、提高经营效益?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罗兵的研究方向为稻田综合种养、绿色生态栽培、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等。近年来,罗兵走遍吴江乡村,考察苏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气候良好、水量有保障、灌溉方便快捷等),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源循环原理,通过稻塘养鸭养蟹、稻虾共养等方式开始发展高品质生态有机稻米,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从低端到高端,从散户到品牌,赢得农户的欢迎、企业的信任、市场的认可。

吴江区黎里镇星谊村油车港村西边是金香公司所在地,2017年公司水产品养殖、收购、销售正值发展瓶颈,通过朋友介绍与罗兵“牵手”之后,稻虾共作中也遇到水稻倒伏、小龙虾漂浮的危机,“这三年遇到种养技术问题,一个电话,罗教授就开着私家车前来,基本上随叫随到,实在脱不开身,就通过电话、视频来缓解、解决问题。来的话,一忙就忙到下午5点多,留他吃晚饭,罗教授都婉言谢绝,推脱说明早还有课,其实我知道他更多的是不想麻烦我。”金香的感动溢于言表。关于稻虾田里的传奇故事,金香介绍说,大家印象小龙虾专吃垃圾、生活在污水中,事实不然:上餐桌的小龙虾基本上都是养殖的;虽是杂食动物,与其他鱼类一样喜欢干净的环境,但凡施了农药,龙虾便会死给你看,得不偿失,所以虾稻米为优质生态米。金香无比自豪:三年合作,当初每亩500元的收益,达到如今每亩4000多元的历史最高值。

八字荡的徐建华也算了一笔账:通过稻鸭共生,软、糯、香的苏州大米、江南味“稻”原先2.5、2.8元一斤,现在6-8元一斤,鸭子由于散养方式、进食改良,品质提升,身价倍增,由过去的四五十元一只攀升到如今上百元一只,还供不应求。“没有实在的获得感,说啥都是空的”,就出自他的口中。如今,拥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的他深信种田效益还会提升,也愿意将萝卜的模式、流程等传授给周边农户,让老百姓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实、更远。

罗兵知道,农民是最实在的,他们没有豪华的办公区、接待室、客套话,但是他们有真诚的、朴实的、感恩的心。罗兵明白,一锤子买卖绝不是合作之道,他在合作过程中,尽量替对方着想,急人所急,让利于民。罗兵深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精准性、稳定性、实效性,这些国家大计方针是实现心中梦想的土壤。

罗兵的可贵之处、成功秘诀是什么?罗兵的领导、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研究员冀宏是这么回答的:“罗兵是我们学院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实践的典范,一方面基于他扎实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前期科研成果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在执行每一项成果转化工作当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精神”。

90ce59f74623336f76c7eae563b4df1.jpg

四、心迹:“假如让我重新选择一次”

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罗兵被同事誉为“大神”,被同学尊为“大咖”。先让我们来看看罗兵的成绩单:科研方面(1)主持项目30多个:第一主持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1项,作为第二主持(企业为第一主持)国家级星火项目4项,苏州科技项目1项,常熟科技局项目2项,主持常熟农委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30余项;(2)参加项目34个:参加江苏科技厅项目2项,参加苏州科技项目6项(技术负责),参加常熟科技项目2项(技术负责);吴江科技局项目24项(技术负责);(3)指导学生大创项目3项;(4)已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5项。先后为本科生讲授《生物化学》《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化学实验》《生物制药创新项目训练》《酶工程原理与技术》《生物化学综合实验》《生物化学课程设计》《天然药物化学》《土壤农化分析》《蛋白质与酶工程》《生物分离技术》等课程,获得常熟理工学院首届青年教学基本功三等奖……

今年罗兵的课时变少了,每周两堂课,但是教书育人是高校老师的基本职责,这点他没忘。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生物学院想转专业的人数较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罗兵常常告诉学生,“假如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选择生物、农业等专业。”罗兵通常将农业公司老总的事例、他们的需求,自己工作感悟以及现在大好的国家政策等,告诉学生:学生物专业的前途不亚于任何其他专业,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4ad3a4dd82886eb7defff32dd2eb891.jpg

罗兵这么说是有底气的:2004年至2019年连续十六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需要更多有志青年。

在科技政策层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 政策的通知》(苏发〔2018〕18号),着力改革科研管理体制,着力扩大高校院所科研自主权,着力推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着力营造激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其中提及横向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职称评定中同等对待。

好的政策关键是要落实好,切实把政策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把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出来。高校科技工作者不能视而不见、裹足不前。

2019年11月6日,在齐之厅开幕的常熟理工学院年度科技文化节的主题是:落实“科技改革30条”,促进我校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江作军校长讲话中指出,学校科研工作改革的方向是: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科研政策,改革科研激励模式。二要扎实实施“常熟理工学院科技培育工程”,打造高质量科研创新团队。三要大力推动“常熟理工学院科研平台建设工程”,鼓励跨学院、跨学科平台、校企联合申报高级别科研平台,重点打造一批特色科研平台。四要加大应用技术研究的力度。五要形成广泛参与、全方位科研的氛围。值得一提的是:罗兵在会上获评2018年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站上了领奖台。

罗兵,1975年12月出生于四川达州一个小山村,父母务农,家乡也产水稻、麦子,那是罗兵梦开始的地方。如今的“东湖人”(罗兵的微信名),把论文、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启一段全新的传奇。

微信图片_20191125100855.jpg

(任鹏/视频制作/摄影 伍味/供稿 纪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