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平台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2018年03月21日09时14分    阅读:5372

外国语学院紧贴大学生的实际特点,通过搭建组织平台、丰富活动平台、创新交流平台、完善评价平台等措施,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思想、专业、创新等综合素质,着力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搭建组织平台,开拓学生发展空间。20099月,外国语学院成立了第一个海外团支部———英国“约克团支部”,2010年和2011年又相继成立了韩国“全州团支部”和“同德团支部”。海外团支部通过“主题团日活动”形式,在思想上启蒙和教育学生,解决了高校出国留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盲点,并使身在异乡、出国求学的莘莘学子有了组织的归宿。如今,海外团支部日益壮大,已经成为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思想上的旗帜、学习上的法宝和生活上的卫士。学院也很重视校内社团组织建设,满足学生多层次、立体化的要求。截至目前,学院已经成立了包括“青年志愿者协会”、“翻译社”、“英语演讲社”、“英语口语协会”、“樱花社”、“外文戏剧社”、“KBS韩语社”、“德语社”、“艺术团”等众多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品味健康、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促使会员们自由地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许多学生因此而找到了发展的方向和学习兴趣。学院还大力扶持专业学术性社团,坚持以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为主导,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提升社团活动层次,使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平台。

丰富活动平台,提升素质教育效果。外国语学院利结合学院专业特色,开辟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全面优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开展道德认知教育活动。通过“榜样,前行力量”、“告别陋习,修身正德”、“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等主题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自我完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责任感。2012年,学院成立“爱心银行”,培养学生的公益精神和奉献意识。“爱心银行”有完善的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存进去的不只是金钱,还包括爱心和奉献:常规义工、好人好事、爱心捐物、公益服务、提供专业技术帮扶等都可以作为一笔笔“储蓄”存进去,成为培养学生公益精神的有效方式。二是开展专业竞赛及学术交流类活动。通过“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外语辩论赛”、“小语种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创新意识。仅2012年外国语学院学子就获得“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江苏赛区三等奖、第六届韩国文化庆典“韩文歌唱比赛”特等奖、“韩国京东大学校长”杯韩国语写作大赛铜奖等。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类活动。通过各类晚会、艺术团演出、主持人大赛等文艺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四是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活动。通过各类社会实践、义工、阳光支教、关爱孤寡老人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五是凝练学院特色活动。外国语学院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每年开展“外语文化节”、“女生节”等系列活动。如“女生节”是一个关爱女生发展、展现女生风采的节日,自2009年开展以来,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学生参与广泛、影响深刻,成为外国语学院品牌活动之一。

创新交流平台,加强教育指导能力。外国语学院以“院长早餐会”为核心推行师生共建新制度,构建良好的师生交流新机制。“院长早餐会”于2011年启动,每逢周四早晨七点,院领导、教师或辅导员都会到学生餐厅,与同学们共进早餐、畅谈学业。早餐会后,学院领导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专门进行讨论,想方设法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院长早餐会”架起了一座师生交流沟通的新桥梁,这座桥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建起了师生对话的平台,有益于进一步融合师生关系、促进人才培养。除此,学院还完善了院领导接待日、学工教工双周座谈、学生座谈会、辅导员心灵访谈等一系列交流平台。

完善评价平台,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外国语学院注重学生成长评价平台的建设,完善了“特别关爱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学院定期展开调查,从家庭困难、单亲家庭、学习困难、特殊体质、心理异常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需要特殊关爱的学生群体,并为他们建立“特别关爱学生成长档案”。学院建设了一支以辅导员、班主任、党员教师为首的素质较高的学生导师队伍,针对不同学生情况,由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殊学生的成长导师。导师认真分析、研究结对学生的状况,制订具体可行的方案,每周和学生进行两次谈话,每月对学生进行两次学习和生活指导。学院考核小组加强对“特殊学生关爱”工作的督导,定期研究、分析这些学生的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通过查看过程性工作材料、学生的转化效果、每学期导师工作总结或心得体会等,在年度学生综合测评中酌情加分,推出“学生榜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


(闫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