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2018年03月21日13时43分    阅读:7580

我校2013年党政工作要点明确指出要“构建学生工作新体系,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创新学生工作理念、学生培养体制、学生管理机制,开创学生工作新局面”。大学生成长成才,是家庭、学校、社会的期待,也是大学生的个人愿景。现代教育管理的理论及实践证明,学生的成长成才,无论是理论知识的获得,还是实践能力的提高,都要通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实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高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模式的核心诉求之一。充分信任大学生,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工作中,不断探索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机制与平台,是有效提高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

一、健全参政制度,培养主体意识

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的成分较多,服务和引导的成分偏少,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学生往往是作为被管理者角色出现,难以在校园管理中发挥出自身的主体性。增强意识,制度先行。落实学生参与学生工作制度,赋予他们管理自身以及学校其他事务的权利,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而且对促进高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显著意义。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议事制度,保证了学生对学院事务的参与,学院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诉求与期待,体现了学生参政议政的权利;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科技协会三大学生组织的干部选拔制度,采用工作考察与竞聘答辩相结合,学生骨干自己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班团干部成员,低年级中均采用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强调学生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体现班团干部的权威性与先进性;学生骨干值班制度,让学生参与日常事务处理,提升学生工作能力。这些制度的落实,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被管理”转变为“管理者”。

二、搭建活动平台,锻炼主体能力

要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不仅要让大学生具有主体意识,还要让大学生具备与主体意识相匹配的主体能力。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和跨院系选课,原来意义上的班级逐步被社团取代,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搭建内容广泛、形式新颖的社团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切实锻炼,是学生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情暖春运”青年志愿者服务团,已连续4年服务春运,参与项目服务达500余人次,累计志愿服务近1500小时,该服务团已成为弘扬奉献精神、展示理工学子优秀素质的窗口,团队成员和个体获得多次表彰,“情暖春运”也成为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品牌之一;每年由学生科技协会主办的学院科技节,成为提升专业技能、拓展个人素质的舞台。以2013年为例,科技节从活动项目到方案的选择,紧扣专业和学生兴趣,如经济方向的“模拟炒股大赛”,统计方向的“统计建模竞赛”,软件方向的“企业数据分析与模型研究”等12个院级活动项目,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特色鲜明,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每年,学生分会文艺部一手策划的迎新晚会,辞旧迎新,弘扬正气,得到师生高度赞誉。这些活动,学生是毫无争议的“导演”和“主角”,老师则心甘情愿地退居到“顾问”的位置。

三、完善培养机制,强化主体创新

大学生在认识和解决与学生管理相关问题时,由于经验和能力的不足,难免对解决问题的程序缺乏思考,对问题的把握能力和预见性存在不足,也很难富有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强化大学生的主体创新,可以从完善培养机制入手,以“问题解决”的思考策略为引导。遇到问题,是直接向辅导员求助,还是尝试自行解决?是自己蒙头苦想,还是向同学咨询、与同学研讨?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现有解决方案可能出现的利弊是什么?需要学院、老师提供的支持是什么?作为大学生主体的我,在学生管理中如何有效完成任务?完善培养机制,学生管理者要学会适时说“不”,这不是对学生求助的漠视,而是倡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利用有效资源创新性解决问题,锻炼自我,提高能力。

四、倡导榜样示范,提升主体素养

良好的道德自律不仅仅是个人优良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生还不能对自身进行有效的自我约束。以检查为例,可预见的宿舍检查,大部分同学床铺都保持干净整洁,与突击抽查时的混乱截然不同。良好的道德自律的养成前期,需要榜样示范与公众监督。数学与统计学院广泛开展典型事迹的宣传学习,强化学风建设;实行“亮出你的党员名片———党员示范床铺”挂牌活动,营造洁净寝室;学生干部培训,增设优秀学生干部主讲环节,结合自身典型事迹交流先进经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贯彻始终,倡导做文明大学生。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够促进校园管理的民主化、提高学校行政管理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民主情操和责任感,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陈燕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