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智能计算团队:科研创新为社会服务
2018年11月16日15时48分    阅读:22982

QQ图片20180919083630.jpg

10月13日-15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厦门大学举行,我校参赛项目“管道全景检测机器人”荣获全国总决赛铜奖,这是我校首次进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并获奖。在此之前,该项目还获得了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四届江苏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大奖。

奖项和荣誉的背后,有霍昃毓、杨丽娜、陈慧等参赛队员的辛勤付出,更有来自工业智能计算团队张方舟、何春霞、徐江等项目指导老师的倾心教导。“单打独斗是成不了事的。要想做出有社会显示度、公众认可度的成果,就要有一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一流团队。”张方舟教授说。

2017年初,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筹建工业智能计算与信息安全实验室,同时工业智能计算团队成立。作为团队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张方舟坚持兼容并包的宗旨,主张汇聚各学院各专业的优秀人才,并注重加强中青年教师梯队培养和以学生为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目前整个团队有包括徐江、邢晓双、孙高飞、蒋庆丰、黄瑜岳、聂盼红、何春霞、肖乐、陈希棠、李晓强等老师以及学生在内的40多人,同时配备有混合式大数据一体化研发及测试平台、长输管道焊接质量检测研发平台、电梯智能维保研发平台、开放式智慧教室实战开发套件以及智能制造关键组件研发平台等,为团队致力建设区域、行业一流的实验室,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培育一流的科研成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710191508382893211772.jpg

“实现科研工作创新发展,有三个关键点:兴趣、能力、社会需求。”这句话里,凝结着张方舟关于开展科研工作的思考与答案,也是他带领团队开展科研实践的落脚点。立足于此,团队面向长三角经济区重大战略、科学前沿需求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需要,持续产出适合当地区域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我们都清楚自己在坚持什么。”张方舟说。以“管道全景检测机器人”项目为例,这款机器人的研发主要针对管道焊缝缺陷检测,能够保证长输管道建设的质量,大大增强能源开采的安全性,具有极大的社会服务性和国家战略意义。此外,工业智能计算团队还与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江苏油田、江苏航天龙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研究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的相关课题。每一个合作课题的目标都很明确,就是致力于研发能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转化为一定社会效益的科研成果,来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张方舟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坚持认为唯有肯干事、能干事,才能真正干成事。他是这么做的,整个团队是这么做的,而且他们也是这么带着学生一起做的。张方舟等老师鼓励并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创新设计大赛、“蓝桥杯”比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锻炼编程能力的各种大赛,以及组织学院教师成立CSP认证教学团队,申报CCF 、CSP认证点,从理论到实验编程全面锻炼学生的综合水平。迄今,工业智能计算团队已经申报各类课题7项,申报专利11项,培育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江苏省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1项。

IMG_1024.jpg

在张方舟等老师的科研精神感染下,“管道全景检测机器人”参赛项目学生团队负责人、物联网151的霍昃毓同学也坚定了自己以后投身科研工作的决心。“人生有很多条路,我选择我最想走的一条,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我奋斗的方向。”他从事科研工作的态度很明确,认为只有瞄准信息智能化领域内最前沿的基础问题,将目光放长远,将头埋下去苦干钻研,开发出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项目,才是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科研创新的突破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耕耘,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科研项目不断改进,科研认识渐渐深入,科研智慧硕果累累。张方舟表示,外在的名利都是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知识的积累是实实在在的。他愿意将自己科研成果的知识积累延续下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在他看来,能做到这样才是对一位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欣慰。

(冯丽萍/供稿 志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