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理事会会议暨校企合作教育联盟大会
2024年05月25日15时06分    阅读:3467

5月25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理事会会议暨校企合作教育联盟大会在我校百工楼532会议室召开。校长姜建明,教务处处长潘启勇、副处长胡朝斌,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全体班子成员、教师代表,以及来自苏州、杭州、无锡等地25家联盟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1.jpg

姜建明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围绕我校办学历史、办学规模、办学定位、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表示,我校作为省属地方本科高校,始终坚持校地互动、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紧紧围绕苏州市、常熟市产业发展,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建了光伏科技、纺织服装、声学技术、应急管理等多个现代产业学院,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今年我校即将完成“更名”“升硕”两件大事,在这重要节点上召开理事会和校企合作教育联盟会议具有深远意义,希望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更好地发挥学校为智能制造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他提出,校企之间要全面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完善人才培养供需对接机制,共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以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活力;校企合作要秉承“共建、共享、共融、共创”理念,精准把握协同育人的结合点,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汇聚,共同解决行业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实现校企高质量发展;对标新型工业大学的建设目标,依托校企合作教育联盟,优化整合校企先进的教育教学资源,为产业学院的教学、科研和产业合作提供有力支撑,开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局面。

6.JPG

潘启勇介绍了我校产业学院整体情况。他表示我校在“注重通识、融入业界”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下,以现代产业学院为纽带,从捆绑-融入-融合逐步进阶,建成“政校企行”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建设,形成了地方政府推动型、行业协会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等多种合作模式。同时发掘校企协同育人的利益驱动点,在配套政策上下功夫,实现育人合力最大化。潘启勇还介绍了我校产教融合“五合一”基地工程建设情况,并提出了以产业学院建设谋求学校新发展、以产教融合成果推动学校新发展、以双创教育成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加强产业学院内涵建设的展望与思考。

2.JPG

教务处处长潘启勇作专题报告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龚烨飞介绍了我校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设情况。他表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与产业深度融合,逐步探索贴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以“三融三化四结合”的建设理念为指导,形成了“N+1+M”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与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双平台融合,及“课”“证”“赛”“研”“岗”5维度拓展的方式进行建设,旨在培养一批符合智能制造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同时介绍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在5D人才培养新机制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及创新成果。

合作教育联盟秘书谢启介绍了2024届学生实习工作情况及2025届学生实习工作安排。他表示今年共有50家联盟企业总计接纳124位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有效促进了顶岗实习对口就业转化。目前联盟企业中不乏我校优秀校友,他们在合作企业扎根发展,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贡献力量。我校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模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搭建平台,同时介绍了2025届毕业生通过“先进自动化与测控技术卓越工程师合作教育联盟”及“机器人与机器视觉技术校企合作教育联盟”实现实习、毕设、就业一体化发展的工作安排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525164208_副本.jpg

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执行院长龚烨飞、合作教育联盟秘书谢启作专题报告

企业代表、2013届校友周珊珊分享实习生管理、培养经验。她首先对母校的培养表示感谢,作为校企协同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感到非常骄傲。周珊珊表示江苏特创科技有限公司十分重视实习生的培养和发展,公司为每位实习生配备了专业导师,以帮助实习生能够更好、更快地了解工作要求;注重实习生的个性化发展,量身定制培训计划让其发挥出最大的潜力;鼓励实习生参与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注重实习生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她希望双方能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创美好未来。

5.JPG

企业代表、2013届校友周珊珊发言

微信图片_20240525164216_副本.jpg

校企双方进行“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集体签约

在交流研讨环节,各企业代表们纷纷踊跃发言。苏州明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马超针对电子类企业产品开发周期长与学生实习时间短的矛盾问题,提出了将企业项目前置学校课程和延长实习时间的建议,同时强调了学生价值观引导的重要性。中科泰(无锡)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蔡音表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校企合作模式、挂牌激励政策、课题研发合作机制十分成熟,公司在转型升级中对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很大,希望未来能有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安邦表示“3+1”培养模式能够缩短企业培养周期,实现学生快速上岗,在促进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无缝对接上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后期双方在产学研等方面有进一步合作。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专家王莉表示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探索构建企业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及优秀人才输送合作模式,助推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共赢发展。儒拉玛特自动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事业部苏云田表示企业希望员工能够熟练、高效、创新地完成各项工作,学校教育要在学生职业素养及创新能力提升上下功夫,提升学生知识转化能力。

微信图片_20240525164224_副本.jpg

此次会议的召开,为我校与联盟企业沟通交流搭建了平台,为双方继续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明确了双方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共同目标,为智能制造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我校将继续坚持深化产教融合,与更多企业携手并进,共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祝宇/供稿 吴涛/审核 知晓/编辑)